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国际 > 正文

“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平壤回响

本报记者 刘 融    2025-10-15 08:10:17    人民日报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近日,来自中国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朝鲜平壤市民热议的话题。在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之际,应朝鲜文化省的邀请,中国上海艺术团于10月7日至12日访问朝鲜,为朝鲜观众带来了由上海歌舞团出品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剧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为原型,以上世纪40年代末解放前夕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主人公李侠、兰芬等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潜伏”敌营,与敌人斗智斗勇,成功将情报传递给党组织,破坏敌方阴谋,最终李侠壮烈牺牲的故事。

10月9日,东平壤大剧场人潮涌动,上海艺术团的首场演出在这里举行。剧场正门上方的红色横幅,用中朝两国文字写着:“热烈欢迎中国上海艺术团在朝鲜劳动党成立八十周年之际访问我国!”大门两侧摆放着朝鲜文版演出剧照和宣传海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宣传鼓动部部长朱昌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部长金正顺和朝鲜文化相承正奎等出席观看。

“嘀,嘀嘀……”“红色电波”回响在舞台上。全剧没有一句台词,但丰富且生动的舞剧艺术表现形式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观众多次为剧中“渔光曲”等经典舞段的精美编排和高超舞技鼓掌喝彩,也为舞剧表现出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不惧生死、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许多观众流下了热泪。“能够看到这样感人至深的舞剧确实令人难忘!”“作品的革命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是中国现代舞剧的典范之作!”现场很多来自朝鲜艺术团体和艺术教育机构的专业观众纷纷点赞。

10月11日,上海艺术团举行第二场演出,这也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创排以来的第789场演出。演出结束时,男女主演——青年舞蹈家王佳俊和朱洁静以及全体舞蹈演员先后3次谢幕,现场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持续了16分钟之久。朝鲜文化省和中国驻朝鲜使馆向上海艺术团献花篮,朝鲜观众纷纷上台给演员献花,祝贺演出圆满成功。

演出结束后,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看望慰问了剧组演职人员。他表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广大朝鲜观众的共鸣和高度赞誉,期待中朝两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中朝友好作出新贡献。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劳动新闻》10日刊发报道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紧凑的情节和优雅的舞蹈,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实现民族解放事业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喝彩。此次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之际进行的中国艺术家的演出,是进一步增进朝中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契机。

(本报平壤电)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5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方提出的举措和倡议具有全球意义”
下一篇:关税政策对美国消费者影响日渐凸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