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立夏养阳 重在养心

本报记者 王美华    2025-04-29 11:43:55    人民日报海外版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自然界从“生”到“长”的转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普外/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于淼提醒,立夏期间,升温快、雨水频、湿气重,南方“湿热”与北方“燥热”并存。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需以“心”为核心,兼顾护阳与祛湿。

立夏是否意味着夏天真正到来?“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养生方式也需因地制宜。”于淼介绍,此时,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已正式入夏,气温攀升至30摄氏度以上,雨水增多,湿热交织;北方地区如华北、东北仍处于春夏之交,昼夜温差大,偶有干热风,需警惕“假夏天”带来的忽冷忽热。

“夏季心火易旺,表现为心烦失眠、口干舌燥、血压波动。”于淼指出,此时可多吃红色食物,如樱桃可补心血,红豆可清心火,西红柿可以敛汗生津。此外,每日按揉内关穴(手腕横纹上3指),可宁心安神、缓解心悸。

立夏时湿热困脾,容易导致食欲下降、腹胀、疲劳,甚至湿疹频发。于淼说,推荐食疗祛湿,比如用冬瓜、薏米、扁豆煮汤,或饮用陈皮茯苓茶,有助健脾利湿。药膳方面,可以选择四君子粥,温和补气,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

“立夏时节,需注意起居有常、饮食清淡、运动适度、静心戒怒。”于淼建议,晚睡不要超过23点,以顺应阳气升发;午睡30分钟,可养心护阳、缓解“夏打盹”。饮食注意增酸少苦,例如乌梅、柠檬、山楂可生津开胃;苦瓜、莴笋等苦味食物食用过量易伤脾胃,湿热体质者尤其慎食。运动以温和为主,如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太极拳,微微汗出即可;大汗后要及时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情志方面,需静心戒怒,避免“情绪中暑”,可以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或午后静坐10分钟,调息凝神。

民间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于淼介绍,中医推荐可适量食用地三鲜和果三鲜。地三鲜里,苋菜可清热解毒、蚕豆可健脑安神、蒜薹天然抗菌;果三鲜里,樱桃能补铁养心、枇杷润肺止咳、杨梅能生津消食。应季蔬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高,适当食用有益健康。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瘦子也会得糖尿病!保持适中的体脂率和肌肉量很重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