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立冬:藏阳养肾,温补防寒

本报记者 王美华    2025-11-06 15:22:18    人民日报海外版

11月7日是立冬节气。“这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进入闭藏与休养的阶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孙雪艳介绍,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人体也应顺应“冬藏”的规律,收敛精神、蓄积能量,为来年春季的生发打下基础。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五脏中的“肾”,而“肾主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因此,立冬养生的重点在于补肾藏精、温阳防寒,同时调和气血,抵御寒邪。

立冬后,气温逐渐走低。孙雪艳建议,起居方面宜早睡晚起、避寒就温,例如晚上10时前入睡,早晨待日出之后再起床。日常着装应遵循“分层”原则:内层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内层可选择棉质或羊毛内衣,外面可搭配羽绒服或防风大衣。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背部和脚部,这些是阳气汇聚之处,受寒易引发不适。老年人及体弱者,还可以在衣物中加入艾草垫或暖贴,以温通经络,增强御寒能力。

“饮食上当以‘温补’为主,多吃温热软熟的食物。”孙雪艳举例说,如羊肉、牛肉、韭菜、桂圆等。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可多食黑米、黑豆、黑芝麻、木耳等,以补肾益气。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能温中补血,黑豆红枣粥可健脾补肾,都是适合冬日的食疗方。同时,尽量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燥热之物,以免损伤脾胃或耗伤阴液。

运动方面,孙雪艳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和缓项目,时间以午后阳气较盛时为佳,避免在大风或严寒中锻炼。中医强调“冬藏”,运动以身体微热为度,切忌大汗淋漓,以防耗伤阳气。

入冬后,万物萧条,人的情绪也容易随之低落。孙雪艳表示,此时宜静养心神,避免急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或冥想让心沉静下来。多与亲友交流、传递温暖,也有助于保持情志的平和稳定。

“民间素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北方吃饺子、南方煲鸡汤,都是暖身的传统食俗。”孙雪艳介绍,睡前用热水泡脚,加入几片艾叶或生姜,能促进循环、驱寒助眠;适时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也有助于温补元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立冬后,天气转寒,感冒、关节痛及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孙雪艳提醒,这些大多与寒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若不小心受了风寒,初起时可及时饮用一碗热腾腾的姜枣茶,以发汗散寒;关节冷痛者,可用艾叶热敷,或饮用独活寄生汤调理;对于心脑血管的养护,平时可多按揉内关穴,并在膳食中适当加入山楂、丹参等食材,有助于安神活血。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药品集采,新规则带来新变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