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襄阳市荆楚文化协会:深耕文化沃土 研究成果斐然

肖德举 徐士彪    2025-03-04 11:13:00   

日前,襄阳荆楚文化协会发布年度研究成果报告,系统梳理了协会近年来在荆楚文化挖掘、传承与创新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作为地方文化研究的先锋力量,该协会通过实地调查、学术研讨、跨界合作等方式,为荆楚文化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该协会积极组织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深入开展荆楚文化的理论研究,取得了23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曾玉平、姜振华撰写的《襄阳在楚史和楚文化发展中的十大贡献》,获得襄阳市第十二届(2022—2023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薛天杰撰写的《楚国荆山、夷屯和丹阳关系探析》、曹庆国撰写的《从六个维度看筚路蓝缕的深厚底蕴和深远影响》,在“荆楚文化与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上进行了交流。“楚国荆山必须是荆山、景山、雎山、沮水、漳水同时具备的完整的地理系统,荆山玉是楚荆山的重要物证,襄阳在楚史与楚文化发展中的十大贡献”等研究成果,填补了早期楚文化研究空白,对丰富完善襄阳楚源地,确立襄阳在楚史中的地位具有非凡意义。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协会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入研究荆楚文化,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让荆楚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协会的努力下,荆楚文化将在襄阳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湖北乃至全国的文化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襄阳市荆楚文化协会)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民建合肥市包河区基层委二支部与政务总支一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