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襄阳荆楚文化协会发布年度研究成果报告,系统梳理了协会近年来在荆楚文化挖掘、传承与创新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作为地方文化研究的先锋力量,该协会通过实地调查、学术研讨、跨界合作等方式,为荆楚文化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该协会积极组织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深入开展荆楚文化的理论研究,取得了23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曾玉平、姜振华撰写的《襄阳在楚史和楚文化发展中的十大贡献》,获得襄阳市第十二届(2022—2023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薛天杰撰写的《楚国荆山、夷屯和丹阳关系探析》、曹庆国撰写的《从六个维度看筚路蓝缕的深厚底蕴和深远影响》,在“荆楚文化与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上进行了交流。“楚国荆山必须是荆山、景山、雎山、沮水、漳水同时具备的完整的地理系统,荆山玉是楚荆山的重要物证,襄阳在楚史与楚文化发展中的十大贡献”等研究成果,填补了早期楚文化研究空白,对丰富完善襄阳楚源地,确立襄阳在楚史中的地位具有非凡意义。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协会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入研究荆楚文化,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让荆楚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协会的努力下,荆楚文化将在襄阳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湖北乃至全国的文化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襄阳市荆楚文化协会)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