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将幸福感融入城市建设的点滴细节

2025-04-01 15:23:53    内蒙古日报

从呼和浩特市火车东站向西而行,一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这里是呼和浩特市高科技企业集聚的区域,内蒙古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呼和浩特数字经济产业园、呼和浩特数据标注基地均落户于此。

这里也是新城区“青春浓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许多来呼打拼的青年们的眼中,这里一栋栋高耸的大楼便是“CBD”的雏形。

“这一带青年产业也将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变得生机勃勃。”盘下了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产业园B座底层一个商铺的“呼漂”张磊满怀希冀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我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未来发展,准备在这儿开一家融合餐厅。”

因为谋求更好的发展机遇而选择呼和浩特的,不仅是张磊,还有同样走过许多城市,最终把家“安”在呼和浩特的巴彦淖尔人段宇。

“我之前从没想过在呼和浩特落地生根,但是随着咱们这儿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入职内蒙古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不到一年,我就确定要在呼和浩特安家了。”

段宇告诉记者,在政府各类奖补政策的带动下,更多的本土企业对数据要素方面的业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中心办理业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几年前我来火车东站的时候还觉得这一带很荒凉,现在这里大变样了。为了能更加高效地服务企业,新城区将许多职能部门前置到了这边,像审批部门、政务服务部门,甚至新城区法院也在这里设立了高科技型企业所需的司法团队。有了好的营商环境,如今围绕着数字产业衍生的各类公司不断入驻。”段宇说,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会留住企业,更是留住青年人才的关键所在。“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政府有好的政策和服务,就会吸引来上下游企业,从而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多了,自然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到这里工作生活。”

近年来,新城区积极盘活火车东站周边的闲置楼宇,着力打造高科技产业基地。2024年,百度智能云、蚂蚁数字、十沣科技等100余家企业相继入驻数据标注基地。航天六院总部基地主体完工,华为区域总部建成投用,山东能源、中煤集团等企业的区域总部相继落地,高水平总部经济生态链加快形成。

“当然,除了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和就业环境。我更看好的是这里的便捷生活圈。”段磊告诉记者,从单位到他家的车程仅有10分钟,“单位旁边就有许多住宅区,开始我是租房子住,现在决定在这里常住后,我准备在单位北边买房了。”

在《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检测报告》中显示,呼和浩特职住分离度为3.8千米,低于平均值的4.5千米。在新城区,“离家近”的职场优势更为明显。不仅如此,全面推广的“15分钟生活圈”,更让年轻人在工作之余体验到了“便捷人生”。

已经在新城区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的吕娇对此更是感触颇深。“社区里有便民市场、社区餐厅、普惠性的托育班,还有免费的婚检、健康指导,甚至还有科目齐全的青年夜校……”吕娇如数家珍般讲述着自己在新城区的生活。

这些也是“幸福新城”的缩影。

“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新城区吗?”说着,吕娇拿起了健身包,准备去社区开设的青年夜校上瑜伽课。“我们的社区不仅想到了我如果没时间带孩子怎么办、老了病了怎么办,甚至把我的业余生活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让我怎么能不爱这里呢?”

“在新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处,我看到了自己幸福的模样。”这是吕娇对于自己领证经历的评价。“工作人员全程微笑,并且向现场每对新人都送上了祝福,还主动向我们介绍了婚检的好处和所需证件。这让我再一次确定了自己在新城区安家的正确性,这里的政务服务真的很暖心。”

何以幸福?呼和浩特的幸福感藏在城市建设的点滴细节里,印刻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中。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发展为民、品质宜民、实事惠民、善治安民,聚焦企业需求与民生痛点,通过跨部门协同、数字赋能和精准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塑造了“以人为本”的幸福城市内涵。

“在这里不只有18岁的学校,还有28岁的梦想和38岁的家。”“它的温暖和我契合,是我爱的地方。”在来呼和浩特打拼的青年们口中,这里便是那个“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更有为”的理想之城。(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梁良)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最高补贴3000万元 石景山区发布政策支持游戏电竞产业发展
下一篇:南阳市卧龙区龙王沟风景区:文明新风拂乡村 多彩活动展新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