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阳县黄沙港镇,人大代表以“一次访情、聚焦双难、三步推进”的系统化履职模式,架起党群“连心桥”,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一次深度访情:筑牢民意“连心桥”。代表们深入新洋港闸北头片区,走进居民家中,开展“庭院议事会”,通过拉家常、问需求、听建议,累计收集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等方面意见建议。变“被动接访”为 “主动走访”,用“沾泥土、带露珠”的一线调研,精准勾勒居民急难愁盼的“需求图谱”,为靶向施策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两大难题:精准号脉“开良方”。在走访中,代表们敏锐发现两大治理痛点:一是闸北头片区河畔树木植被稀疏,绿化覆盖率较低,既影响景观风貌,又不利于区域生态平衡;二是社区垃圾桶布局失衡,垃圾满溢现象频发。针对这两大“堵点”,代表们联合社区召开专题议事会,邀请镇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现场“会诊”,形成绿化提升和环卫优化的方案,为精准破题提供专业支撑。
三步闭环落实:全程督导“解民忧”。构建“履职前-履职中-履职后”全链条工作机制:履职前,代表们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接镇农业农村局争取香樟、银杏等绿化苗木700余株,社区集体购买新增垃圾桶100余个。履职中,建立“每周一巡查、半月一调度”监督机制,在绿化工程中,代表们现场督导苗木栽植密度、养护标准,确保成活率达95%以上;在环卫整治中,代表们针对垃圾桶分布不均问题,依据居民活动轨迹与居住密度重新规划布局。同时,联合志愿者开展“桶边指导”,引导居民定点扔垃圾;履职后,组织居民代表开展成效评议,通过入户回访、满意度测评,实现问题解决到效果巩固的闭环提升。
如今的闸北头片区,河畔绿道蜿蜒,成为居民休闲新地标;社区环卫设施“量质双升”,垃圾桶布局科学合理。人大代表的 “一二三”工作法探索出“民意收集-精准施策-长效监督”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代表在身边、服务零距离”,为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民主力量。(射阳县黄沙港镇人大 周兆华 施林建)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