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统筹施策、创新驱动、法治护航、价值转化、普惠服务五链协同,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为宣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统筹施策,管理链上齐抓共管
强化组织领导,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4次专题会议部署重点工作,通过交办单、警示函等机制压实责任,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等任务落地。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明确2027年和2035年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规划,统筹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等环节,构建“大保护”体系。
创新驱动,创造链上加快培育
深入开展发明专利“清零”和“倍增”行动,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2024年全市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24件,同比增长42.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26件,同比增长36.1%。依托“专利监测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存量发明专利流失风险,全年预警通报成效显著。聚焦“2+3+4”重点产业链,立项9个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优势企业14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8家。
法治护航,织密保护立体网
行政司法协同打出“组合拳”,全年查处知识产权案件127件,移送公安机关6件,依法判决首例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故意侵权案形成震慑。版权、公安、法院联动,查办侵权出版物、音像制品27件,侦办知产刑案44起,审结民事案件313件。创新“握手言和”调解模式,诉前调解成功率达23.9%,司法确认数同比增长190%。建成“1+8+8”维权援助网络,成立全省首个市域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委员会,上线全省首个纠纷处理“一码通”,办结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8件。跨境保护更显力度,定期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指导跨境电商企业妥善应对海外纠纷。
价值转化,释放经济新活力
知识产权“金融活水”润泽企业,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46.72亿元,居全省第二,342家企业受益。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成效显著,7件产品获评全国首批认证,新增备案产品504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攀升,实施宣纸、宁国山核桃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宣纸”再获“一带一路”国际认证,全市地理标志产品及商标带动多家企业“借标出海”,品牌附加值持续提升。
普惠共享,优化服务新生态
构建形成了1家国家级、4家省级、13家市级网点协同发力的服务网络,开展“春风行动”“万里行”活动,让知识产权服务直达“最后一公里”。建立涵盖39个市场监管所、446家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员库。通过4场专项培训指导216家企业完成专利预审备案,新增17家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帮扶多家公司通过专利预审、优先审查、集中审查等合理途径加快专利审查速度,获赠“尽职尽责 解企忧 严谨高效 办实事”锦旗。
“知识产权已成为推动宣城创新发展的重要元素。”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围绕“源头保护、转化牵引、为企服务”,深化“五链融合”知识产权生态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深度联动。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