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河南省内乡县湍东镇,一场文化振兴的热潮正悄然兴起。近年来,湍东镇深耕文化沃土,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径,以创建特色文化品牌、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培育文艺队伍为抓手,激活乡村文化 “一池春水”,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3年以来,湍东镇连续举办杏花文化节,百亩杏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以前农闲时,不是闲聊就是在家干家务、哄孩子,现在也能在舞台上发光发热,还能给游客带来快乐,日子太有意思了!”村民马肖带着三位好友登上舞台,诙谐幽默的《移风易俗三句半》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也传递了文明新风。
杏花文化节不仅擦亮了湍东镇的文旅名片,还提升了湍东的知名度,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红利。
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湍东镇还积极组建文艺队伍,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如今涵盖舞蹈、歌唱、戏曲等领域的 26 支文艺队伍。这些文艺队伍的参与者,既有各村的文化骨干,也有热爱文艺的农民群众。白天,他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夜晚,村里的文化广场,就是他们的阵地。
“以前连鼓槌都没摸过,现在不仅学会了打鼓,还能跟着队伍到处演出,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 58岁的张大妈是庙岗村鼓舞队的一员,她开心地说着。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或是村里有重要活动,这些文艺队伍便纷纷出动,为村民们送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进一步提升文艺队伍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湍东镇打破地域界限,按方位将26支文艺队伍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片区。各片区定期开展“文艺擂台赛”“创意交流会”,舞蹈队与戏曲队跨界合作,碰撞出新颖的舞台表现形式;歌唱队与民俗表演队共享创作灵感,打磨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特色的节目。片区化管理不仅实现人才资源互通共享,还催生了“文艺骨干帮带计划”,让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带动新人成长,既有利于一流文艺队伍的打造,也为文艺队伍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文化的繁荣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湍东镇深挖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东王营村的钩针编织为例,一根根毛线在村民手中化身栩栩如生的鲜花、动物、水果等,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文创产品。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如今乡村的文化活力被充分激发,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在文化的引领下,湍东镇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中共内乡县委宣传部 陈云 董健博)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