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马集村的2000亩杏林进入采摘旺季,金黄果实缀满枝头。这里凭借马集金杏日均吸引超千名游客,日销鲜杏超3万斤,形成产销两旺的产业图景。
产量翻番 果农抢收忙
今年气候条件适宜,马集村迎来丰产。马集村的四组组长叶玉发介绍,单株杏树产量从去年的40余斤增至200斤,全村总产预计突破60万斤,较去年增长近4倍。凌晨4点,果农朱桂华家的杏园已灯火通明,雇工们正将刚摘下的鲜杏分拣装箱,“一天能装80筐,每筐50斤,徐州、宿迁等地的收购商直接到地头拉货”。
马集金杏以皮薄肉厚、酸甜适口著称,主要品种包括金太阳杏、凯特杏等。77岁果农马计光在采摘现场当起“技术指导”:“果皮透亮、带红晕的熟度最佳,轻轻一托就能摘下。”他的100多棵杏树今年预计收入2万元,较往年增收30%。
农旅结合 采摘价翻倍
果园开放采摘直接拉动收益提升。游客入园采摘价每斤3元,较批发价高出50%,周末单日接待量超300人次。村里同步推出湖滨垂钓、倪园古村游览等配套项目,形成“半日游”消费链,带动周边农家乐日均增收2000元。
为应对集中上市压力,马集村提前对接加工企业。目前已有6家果脯厂进村收购,日均收运2万斤,预计总收购量达50万斤。村支书卢传龙表示,今年计划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并开发杏干、果酱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二十年深耕 荒坡变“杏福林”
从2003年试种杏树至今,马集村通过品种改良、技术培训,将2000亩荒坡地发展为标准化种植区,形成6个专业生产队,带动200余户村民就业。如今金杏产业年产值超600万元,占村集体收入的70%,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2.8万元。随着杏树新品种扩种,采摘期已从20天延长至40天,产业韧性持续增强。
眼下,满载杏果的货车正驶向山东、安徽等地市场,马集村用二十年打造的“金杏招牌”,在产销两旺中愈发闪亮。(铜山区委宣传部 李晨 王硕国)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