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卧龙区王村街道柳湾村以移风易俗为“金钥匙”,解锁乡村治理新密码。通过“志愿红领航、四组织协同、制度文化双轮驱动”的立体模式,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浸润乡土阡陌。穿梭街巷的“红马甲”宣讲政策、四大自治组织协同发力,一幅“淳风化俗、和美共生”的乡村新图景正悄然铺展。
顶层设计:议事会里定规矩,让文明从“倡导”变“制度”
村民议事会化身乡村治理“方向盘”,将移风易俗纳入村级发展“十四五”规划核心议题。在宅基地审批中推行“面积管控、简约建房”原则,去年否决2起超标准建房申请,引导资金投向产业大棚而非攀比工程;集体资产处置全程公开透明,村级财务预决算纳入村民票决,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当文明新风写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便有了“硬约束”——如今村民建房主动申报面积、红白事提前备案已成常态。
德治铸魂:道德评议树标杆,让榜样从“墙上”走“心间”
道德评议会以“评”为尺,丈量文明厚度。由村支书挂帅、乡贤组成的评议组,每月开展“文明家庭”评选:七旬农妇李桂芳照顾瘫痪丈夫十年不离不弃,获评“孝老红榜”后,带动5户邻里主动承担照料责任;某村民因土地纠纷恶语相向登上“黑榜”,经集体评议后主动道歉并签订和解协议。创新实施的“文明积分超市”,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细化为可量化指标,1积分可兑换1元商品,激发村民“攒积分、争先进”的热潮。
环境净化:禁赌禁毒筑防线,让乡村从“喧嚣”归“清朗”
禁毒禁赌协会织密乡村“防护网”,打出“宣传+整治”组合拳。每季度开展“禁毒流动课堂”,用吸毒者家破人亡的纪录片震撼人心;组建“夕阳红巡逻队”,对隐蔽棋牌室实施“突击检查”,去年以来劝离聚集打牌17起,协助警方查处1起流动赌局。如今,村内麻将声渐消,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广场的广场舞、农家书屋的读书声,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风尚革新:红白理事破旧俗,让人情从“负重”变“轻装”
红白理事会瞄准婚丧“关键小事”,定制《新俗指南》破解陈规:倡导“自行车婚礼”“集体颁证”,新人用共植“爱情林”替代天价彩礼,2023年全村彩礼均价从15万降至8万;推行“殡葬改革三统一”,丧事时长从7天压缩至3天,骨灰盒费用下降60%,生态公墓已安葬23位逝者。
志愿添彩:红马甲串起邻里情,让文明从“理论”落“行动”
30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化身文明“播种机”:文艺志愿者自编《移风易俗三句半》,在文化节巡演20余场;“银发帮办团”为孤寡老人操办白事,从净身穿衣到骨灰安葬全程免费服务;青年志愿者发起“旧物置换绿植”活动,收集衣物3000余件,兑换的绿萝扮靓了5条街巷。今年以来,志愿者累计开展“敲门行动”120次,帮助28户特殊家庭解决红白事难题,文明新风从“标语口号”转化为“邻里互助”的生动实践。南阳市卧龙区王村街道 宋江春)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