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仁市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提升对候鸟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大候鸟保护力度,为候鸟营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奏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乐章。
工作中,怀仁市将候鸟保护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核心要素,持续构建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多元布防、监管到位的候鸟保护工作运转机制。怀仁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联合林业部门、融媒体中心,精心制作专题教材,借助公众号、黄金频道、幸福怀仁等平台,连续刊登播放保护候鸟工作的专题报道,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语言,真实展现全市候鸟保护工作的成效,并将法律法规宣传贯穿其中。
林业部门抓住义务植树宣传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爱鸟日等契机,组织宣传队伍在仁德广场、街心公园、人民公园等市民聚集场所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口泉河湿地公园建成670平方米的宣传长廊,向社会大众宣讲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此外,定制印有野生动物及候鸟保护标语的日常生活用品,发放给往来游客,将候鸟保护教育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根据怀仁市目前的森林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现状,以芦子沟河、小峪河、大峪河、鹅毛口河、口泉河、秀女河、娘娘湾、令公湖和金沙滩生态经济园区、洪涛山森林公园、清凉山生态文物保护区等为布局,因地制宜建立候鸟保护网格巡查单元674个,配备专(兼)职候鸟保护人员1655人,其中基层1503人、林业部门152人。坚持定人、定岗、定责,严格落实巡查保护责任,确保常态化巡查不断档、全天候保护无死角。同时,全市建立市级总林长候鸟保护包联点11个,明确基层林长、副林长责任区277个,自上而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对照年度考核目标,将候鸟保护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怀仁市还注重标本兼治,提升候鸟保护效益,紧盯源头治理和优化候鸟栖息、繁衍环境,多措并举,成效显著。口泉河等重要湿地保护区完成库区岸堤绿化13.6公里,播种芦苇、水葱等水生植物10800平方米,依托围网封育和促进自然恢复手段,扩大水源地植被恢复面积628.9亩,形成稳固的绿色屏障,推动水源质量持续改善,监测数据显示,口泉河库区水源质量全年达到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定标准。从去年到现在,口泉河湿地公园建设人工鸟岛3处,新增候鸟栖息、繁衍地2000多平方米。
怀仁市新建候鸟无线视频监控1套,核心区候鸟保护监测实现全覆盖。结合森林草原防火、封山禁牧工作,该市出台《关于禁火禁牧禁猎的规定》,林业行政执法队伍联合基层公安派出所,定期、不定期摸排利用毒药、电击、捕鸟网等工具以及夜间照明狩猎等违法行为,引导市民高度关注候鸟的栖息生存,主动参与候鸟保护工作。2023年以来,市民共救助各类候鸟38只,经林业部门专业救治,救助候鸟均成功放归自然,保护候鸟、珍爱候鸟已经成为全体市民的一致认知和共同行动。
据介绍,目前,怀仁市湿地资源以植被茂密、水源丰富的特色,吸引了大批珍稀候鸟栖息繁衍。以口泉河湿地公园为例,野生动物达到5纲23目16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遗鸥、黑鹳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灰鹤、赤麻鸭等。(怀仁市融媒体中心 熊质斌)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