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且毗邻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怀仁市,拥有46.2万亩林地、20.6万亩草地,森林覆盖率达20.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58%。这片珍贵的林草资源,是当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近年来,怀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通过构建责任明确、联防联动、设施完善、科技赋能的全方位森林防火体系,织密林草“防护网”,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与生态环境安全。
据介绍,立足林草资源分布现状,怀仁市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划定重点防火把控大区3个、火源管控分区11个、管护责任小区132个,同时根据成熟林、幼龄林、未成林林地以及通道工程、草原的管护难易程度,酌情细划不同面积的巡查网格1245个,实现山有人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林区按每500亩、草原按每1000亩、通道工程按每5公里为一个网格,全市共配备防火人员1310人,以网格为单元,定人、定岗、定责,严格落实日常巡查管护“两个责任”,点上固定人员值守与线、面流动布控相衔接,规范执行扫码制度,全方位加强林区及林缘区往来人员车辆的入口盘查,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山入林。
在大区域防控和应急层面,与大同市、朔州市紧邻县区建立了合作防范火灾、共同组织扑救的联动机制,东与浑源县和云州区、北与云冈区、西与左云县、南与应县和山阴县签订了联防联控协议书,保持工作沟通,加强良性互动,形成大区域协调作战的工作合力。在基层整体联动方面,乡镇(街道)与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与国有林场以及相邻村庄之间,普遍建立了联防联控和会商协作制度,针对特殊气候条件下防火工作的隐存风险,适时开展会商研判,提前做好火情火灾应对准备工作。
该市以大片林区和通道工程为重点,抓实基础设施建设。紧盯金沙滩生态经济园林区、两狼山崇林区、龙首山植被茂密区以及大运高速公路、208国道、大忻二级公路等通道工程的火源管控,建设瞭望台37座、管护站28处、移动视频1套、铁塔12座。重点林区瞭望台与管护站互为呼应,筑起火情火灾快报速报的监控网络。“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防火隔离带300公里。此外,以开通防火巡查、火灾扑救道路为主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建设防火通道240公里,主要林区防火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日常巡查实现了畅通无阻。
紧扣如何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这个主题,该市做好四项防范化解工作。
——集中清理林下可燃物。每年秋末冬初,各乡镇(街道)调集人力、机械,开展一次林下可燃物清理专项行动,去冬共清理林缘区杂草36公里、清理坟头杂草1600个,大幅消除了防火的潜在威胁。
——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森林防火期,怀仁市乡镇(街道)、村党政干部和林长加大巡林频次,组织队伍摸排树电矛盾以及网格巡查、野外火源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堵塞工作漏洞,做到风险隐患发现在前、处置在先、化解在小。
——引深特殊人群的监管工作。基层农村干部坚持下大功夫开展未成年人、呆傻疯等特殊人群监护人的思想工作,引导监护人“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构筑空天地巡查监测体系。在强化卫星监测信息分析研判和人工网格巡查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防火智能预警监测系统的优势,进一步补齐了人工巡查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通过预警平台的立体化、全天候、无死角监测,达到火点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未来五年,怀仁市将以实现“科技防火、智慧防火”为突破,对森林防火智能预警监测系统实施功能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据介绍,改造后的系统将整合卫星遥感、雷电监测、无人机巡查、瞭望塔视频监控以及地面巡护APP等多源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防患于未然,实现火情的精准预测和快速响应。
(怀仁市融媒体中心 熊质斌)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