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邓州市白牛镇薛营村的百亩中药材试点田,清晨的露水还挂在叶片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众志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品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拨开白术的叶片,查看根系生长情况,身后十余名村民正手持小锄,忙着清除田间杂草。“这200亩地种了白术、玄参和丹参,从春耕播种到现在的管护,每一步都得精心。” 陈品介绍。
这片白牛镇探索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的“试验田”,如今已交出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单”。经过农业技术人员实地测算,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展现出远超传统作物的收益潜力:丹参每亩可产干品700公斤,按当前市场均价每公斤15元计算,扣除种苗、肥料、人工等成本,年亩均净收益能稳定在5000元左右;而白术产量更高,亩产可达600公斤,因其在中药方剂和健康养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价格常年稳定在每公斤35元以上,年亩均收益突破15000元。
为让中药材产业真正扎根乡村、惠及农户,白牛镇立足本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资源禀赋,以“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为抓手,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保障机制。
在技术层面,白牛镇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每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从种苗选择、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采收加工,手把手教农户掌握关键技术,还建立“技术人员+合作社+农户”的结对帮扶机制,农户遇到问题随时能找到人咨询。截至目前,全镇已形成300亩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甜叶菊种植超2000亩。合作社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保底收购+市场溢价”双保障,彻底消除农户后顾之忧。
从一片试点田的探索,到全链条产业的成型,白牛镇正以中药材产业为笔,以“特”立产业、以“优”强效益书写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动篇章。如今,走在白牛镇的田间地头,目之所及是郁郁葱葱的药材田,耳之所闻是农户们的欢声笑语,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我们要让中药材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银行’,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白牛镇党委书记罗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同时对接引进中药材深加工企业,推动产品从 “初级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邓州市委宣传部 盛志国 张雪洁 刘昱辰)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