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手捏、拍打、揉捏、打磨……黑陶传承人们围坐案前,指尖翻飞间,粗糙红泥陶土在掌心与工具作用下逐渐舒展塑形,不多时,线条流畅、初具雏形的陶器便摆满案台。近年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立足资源禀赋,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通过发展黑陶非遗传承和高海拔鹌鹑养殖,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卡拉脚乡玛目都村,黑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破解传承人断层、工艺稳定性不足等难题,当地搭建“有事来协商·金点子”平台,通过多方调研论证,形成“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工艺提升+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的系统方案。目前,卡拉脚乡已建设集培训、展示、体验于一体的非遗研学基地,推行“师徒结对”传承机制,邀请专家驻点指导,在保留传统核心元素基础上融入现代需求,延续了脚板罐、鸟形罐、青蛙壶等传统器型及吉祥符号。同步大力发展数字化营销,与文旅企业、研学机构签订定向供货协议,拓展订单生产和电商销售渠道,带动就业岗位20余个,预计年增收可达20%以上。
在平均海拔2900米的卡拉脚乡二普鲁村,另一场产业变革正在发生。村党支部牵头引进龙头企业,投资450万元建成现代化鹌鹑养殖基地,通过智能温控和自动化喂养系统,成功破解高寒地区养殖难题。首批10万羽鹌鹑长势良好,预计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创新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村民通过务工、分红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吸纳3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1000元以上。此外,建立“禽-肥-果”生态循环模式,将养殖产生的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当地雪梨、蔬菜种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金川县将继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化黑陶文化内涵挖掘和鹌鹍产业链延伸,打造“白鹤山下·雪域鹌鹑”等特色品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