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应急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党支部以“党建实则事业实,党建强则发展强”为核心理念,聚焦防灾减灾救灾主责主业,创新深化“四学一联一创”工作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救灾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先后荣获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等多项荣誉,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救灾救助“红色防线”中交出亮眼答卷。
锚定痛点破题:探索“党建+救灾”融合新路径
面对新时代“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救灾处党支部也曾面临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理论学习转化不足、服务群众效能待提升等问题。为此,支部以“红旗党支部”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救灾”融合路径,提出了以“三心三力”为核心的党建品牌内涵,即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使命的初心、提升救灾救助专业能力的匠心、传递党和政府关怀的暖心,以及以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的政治引领力、以组织建设夯实堡垒作用的支部战斗力、以实践行动服务受灾群众的党员先锋力,引领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亮身份、作表率。
“四学一联一创”:锻造救灾“铁军”
学理论铸魂,筑牢政治忠诚。支部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沉浸式学习,并结合实际开展“理论+实践”研讨,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筑牢政治忠诚防线。
学政策强能,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应急大讲堂”等平台专题学习救灾政策,组织政策解读会23次,编制答疑手册,简化填报流程,汇编工作资料,并开展实操培训,确保党员全面掌握救灾关键流程,提升业务能力。
学技能立身,锻造实战本领。围绕灾情统计、因灾倒房重建等开展实操培训,对接大数据监察系统,建立“老带新”机制,定期参加综合演练。三年累计派出工作组105批次深入灾区查灾核灾,开展“岗位练兵”等活动12次,锤炼党员应急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
学典范聚力,激发创先争优。设立“每月一星”公示栏,开展警示教育,建立激励机制。2023年“党建引领促先行”案例获省直机关工委肯定,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联系受灾群众,践行群众路线。构建“调研走访+需求响应+结对帮扶”服务体系,每名党员联系帮扶1户受灾困难群众,通过定期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需求,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助力重建家园。
创一流业绩,提升救灾效能。以“红旗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创新“灾害救助+金融保险”模式,编制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范》获“省级地方标准优质项目奖”,推动救灾工作落地见效。
“主题党日+”破解急难问题
该支部创新“主题党日+”模式,将主题党日开到救灾现场。2024年面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时启动救助应急响应;2025年恩施州咸丰县特大暴雨中,48小时内调拨省级救灾物资1万件,帮助2000余名受灾群众入住临时安置点,并指导多地解决受灾商户巨灾保险赔付难题。此外,支部还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开展“夏日送清凉”等帮扶,收到群众锦旗和感谢信。同时,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作风建设,筑牢廉洁防线。
制度保障夯实党建根基
该支部制定《支部委员会议事规则》,对救灾资金分配、物资采购等“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2024年省级救灾物资采购中小微企业竞标率显著提升;出台《湖北省省级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两次修订省级自然灾害救助预案,编写乡镇、村级预案简本;联合7部门印发《湖北省巨灾保险实施方案》,建立快速响应、协同合作机制,为救灾工作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筑牢“红色防线”,救灾救助成效获广泛认可
近年来,救灾处党支部系统上报各类灾害过程96个,完成初续核报796次,重建因灾倒损房屋1769户,修缮6627户,发放冬春救助资金11176万元、物资55万件,累计救助受灾困难群众699.87万人。党员在抢险救灾中冲锋在前,支部持续保持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称号,获评厅机关“先进基层党支部”,其工作经验也多次被国家、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并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湖北省应急厅)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