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铭记“九一八” 吾辈当自强

2025-09-18 16:24:49   

1931年9月18日的沈阳夜空中,南满铁路柳条湖畔的一声爆炸,撕裂了沉睡的中国大地。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的阴谋,竟成为东北沦陷、山河破碎的开端。十四年浴血抗战,三千五百万军民伤亡,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九十四年后的今天,硝烟虽散,血泪未干;警钟长鸣,吾辈当思。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永恒的教科书,唯有深植记忆、汲取力量,方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铭记“九一八”,甘将热血沃中华,以血泪记忆筑牢精神根基。历史的细节,从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呐喊与坚守。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珠河县城小北门刑场就义,年仅31岁。临刑前,她给儿子陈掖贤写下遗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封字字泣血的家书,如今静静陈列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柜中,纸页上的褶皱里,藏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更藏着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九十四年来,总有人在为守护这份记忆奔忙。沈阳大学学生刘一琳,自从大学一年级第一次步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就被英烈气壮山河的故事和伟大抗战精神深深感染,大学四年级的她是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如今,从AR还原“柳条湖事件”现场,到中学生参与的“重走抗联路”红色研学活动,再到短视频平台上“九一八”历史话题的亿级传播,我们正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历史走出博物馆,融入日常。铭记不是复刻苦难,而是要让每一代人都知道:我们的和平,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的民族根脉,容不得半点遗忘。

铭记“九一八”,誓以铁肩担国难,以英雄之志点燃奋斗火炬。“九一八”之后,中华民族的抗争从未停止。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东北林海雪原,杨靖宇率抗联战士餐冰卧雪,用草根、树皮甚至棉絮充饥,坚持战斗至最后一刻。当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里面只有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时,连侵略者都为之震撼。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如今,英雄精神在新时代有了更鲜活的注脚。在新疆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们顶着十级大风、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坚守在海拔5100米的“生命禁区”,用脚步丈量国土,用忠诚守护边疆,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战士”;在华为海思实验室,科研人员日夜攻关,突破芯片技术封锁,用自主创新打破“卡脖子”困境,他们是“科技战场的冲锋者”;在脱贫攻坚一线,驻村书记黄文秀放弃城市工作,扎根大山,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她是“民生战场上的奉献者”。传承英雄精神,不必人人赴汤蹈火,而是要在各自岗位上扛起责任。学生认真读书,是为国家积蓄力量;工人精益求精,是为民族工业筑基;科研人员攻坚克难,是为国家赢得未来。

铭记“九一八”,且将丹心酬盛世,以实干担当书写时代答卷。历史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不忘过去”,更是“开创未来”。九十四年前,中国因积贫积弱遭人欺凌;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自主可控的高铁、5G、航天技术,这正是“自强”最好的证明。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竞争、地缘政治博弈仍在继续,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还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对于当代青年而言,“自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我们要把“九一八”的警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知识,提升本领;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生活中,心怀家国,明辨是非。唯有每个人都成为“自强者”,国家才能真正强大,民族才能真正复兴。(德安县委组织部 王媛)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下一篇:第十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挑战赛举行 多家知名车企参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