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四个一”工作法为有力抓手,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迭代升级,将群众约定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硬支撑”,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一盘棋”谋划,筑牢治理根基
党建引领在制度修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卧龙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一约四会”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党的领导、依法依规、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四大原则,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贯穿修订全过程。
武侯街道南京路社区通过居民微信群问卷、楼栋长走访、座谈会等渠道,仅两周时间就收集到92条建议,内容涵盖文明风尚、家庭建设等多个领域。修订后的公约新增了“杜绝滥办酒席”等贴合实际的条款,并通过文化墙绘、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推广。梅溪街道文化社区则成立了由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公约修订先锋队,深入社区了解居民诉求,新增“爱护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等条款,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
“一揽子”举措,激发治理效能
卧龙区围绕“管用、易懂、能落地”的目标,构建起精准鲜活的公约体系。在内容上,纳入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等理念,明确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具体规范;在形式上,推出“完整版+简约版+主题版”三维模式,采用三字语、顺口溜等生动表述。
谢庄镇刘庄村用押韵短句编写村规民约,如“爱国家,心向党;孝父母,敬高堂”,通俗易懂,传播度与接受度极高。七一街道塔园社区针对老年人多的特点,推出“尊老爱老主题版”公约,以漫画形式展现并张贴在社区显眼位置。龙王沟风景区吉庄村采用“屡教不改失规矩,村口公示记名字”等口语化表达,让公约成为村民“看得懂、记得住、做得到”的日常行为指南。
数据显示,今年全区19个镇街道景区、295个村(社区)已完成公约修订。新公约推动移风易俗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践行”,文明家庭评选参与率提升了30%,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次增长了40%,邻里纠纷发生率降低了25%。
“一张网”覆盖,强化执行保障
为使公约能够转化为群众的日常遵循,卧龙区构建了“宣传+考核+督导”全链条闭环机制。在宣传上,充分运用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载体;考核方面,将公约执行情况纳入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督导工作则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并督促整改。
卧龙岗街道三顾里社区将公约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形成“网格发现问题—社区协调解决—跟踪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消防通道占用率下降了90%,治安案件减少了35%,居民“社区归属感”得分提高了25%。车站街道新西南社区开展“公约宣传周”活动,建立考核机制,成立居民代表督导小组,确保公约执行到位。石桥镇小石桥村由乡贤、村民代表组成公约评议会,对照“红黑榜”每月考评,对“乱倒乱建”“逾规办宴”等行为及时进行劝导纠正,让公约真正成为村民的日常遵循。
“一面旗”引领,释放辐射效应
卧龙区创新推出“每周一约”宣传机制,开设展播专栏,线上线下结合推送优秀典型案例。三顾里社区通过公约成功化解邻里矛盾,英庄镇将村规民约融入戏曲表演,陆营镇杨庄营村打造“村规民约示范一条街”,吸引了周边村庄前来学习参观,七里园街道白塔村通过全方位依规治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树民风、扬正气”的文明风尚在村庄蔚然成风。
(中共南阳市卧龙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