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专利赋力、AI赋能涉重金属污染防治对接活动在南宁举行

庞革平    2025-09-26 18:34:56   

9月25日,专利赋力、AI赋能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活动以“专利赋力 AI赋能——知识产权助力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专利技术转化运用与AI技术赋能,助力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迈向“源头防控”。

活动期间,广西组织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超200亿元,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等多个领域。

活动上,全国首个“涉重金属(含关键金属)+AI专利池”正式启用,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依托AI算法实现技术供需智能匹配,打破成果转化壁垒,推动专利从“纸上”走向“车间”,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发布《关键金属产业专利技术情况报告》及《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系统梳理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与知识产权布局,为产业创新提供精准导航。

本次活动立足“专利赋力”与“AI赋能”双轮驱动,推动污染防治从传统“末端治理”转向“全链条防控+资源循环”的“源头防控”模式。通过专利技术转化运用与AI智能监测、分析系统的结合,实现污染源精准识别、污染过程智能管控、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为涉重金属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活动当天,还发布知识产权跨区域合作赋能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举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工程中心、关键金属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揭牌等,为广西从“有色金属之乡”向“绿色创新高地”跨越注入强大动能。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东省梅州市开展全民国防知识网上答题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