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华电福建西门发电:破解人才成长“方程式” 激活企业澎湃新动力

2025-09-29 17:12:36   

9月24日,在华电福建西门发电公司的生产一线,透着股热腾腾的劲儿,机器轰鸣沉稳有力,检修工人正围着水轮机组开展设备巡检。

 

 

“这套新的除锈装置,是我们班组自主研发的,已经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不仅效率提高了30%,还能减少人工损耗。”检修工人吴勋正围着水轮机组忙碌着。

企业生产忙、工人干劲足的背后,是西门发电公司聚焦“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敢创新、有担当讲奉献”队伍建设目标,深化人才队伍改革、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作为一名党员,在具体工作中咱们必须干在先、冲在前,这既是责任也是示范!”在机组检修现场,华电福建公司劳模蔡志斌的“微党课”,让党员检修工人们激情澎湃。

“微党课”是西门发电公司将理论学习融入生产一线的常态场景。公司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产改的“先手棋”“第一议题”,创新采用“红色走读+车间课堂+线上学习”三维模式,推动理论学习教育全覆盖。通过党支部支委走进班组带头讲党课、劳模们结合工作实际分享成长故事等方式,使理论学习不再局限于“文件”,而是走进了“现场”,让工人们从“被动听”变成了“主动学”。在思想意识上,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从“技术岗”到“创新岗”

“多亏了公司推出的‘师傅带徒’机制,仅半年时间,我就能够独立完成机组调试任务了。”刚通过技能等级认证的青年职工陈明兴奋地说。在西门发电公司,像小陈这样通过“结对子”方式快速成长的“师徒结对”已达到10对。

为着力解决技能提升的“瓶颈”问题,公司十分重视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率先构建起了“理论培训+实操演练+创新实践”培养体系,推动技能传承步入了“快车道”。

公司大力推行“重体验、重实训、重技能、重过程”培训模式,有机地将职业生涯规划、安全技能培训、劳模工匠互动等核心内容,纳入新入职职工的创新课程,着力增强工人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工人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岗位人”到“带头人”

“这次技能比武,我获得了第一名,不仅涨了工资,还评上了技术先进!”在公司举办的九项技能比武竞赛颁奖现场,职工黄玮的获奖感言引发了热烈的掌声。

为让普通岗位工人“有舞台、有奔头”,公司从机制建设入手,将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岗位晋升直接挂钩,率先打通“纵向晋升、横向互通”的成长通道。公司还制定了“师带徒”考核奖励办法,选拔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担任导师,结对帮扶青年职工。通过搭建技能比拼平台,举办各项劳动竞赛、技能比武、表彰激励等活动,将“赛场”变成“考场”,以“业绩”论“英雄”,让普通岗位上成长起来的技术能手、创新标兵,快速成为各个岗位的“带头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如今,在华电福建西门发电公司,人才队伍改革的红利已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工人们担当作为、逐梦前行,拥有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一幅幅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开拓进取的奋进画卷正徐徐铺开。(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黄中泉 华电福建西门发电公司 林石龙 陈静)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铭记抗战史 筑梦新时代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