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四川省岳池县石垭镇:党建引领促善治 多元共治绘新篇

2025-10-11 09:38:11   

近年来,四川省岳池县石垭镇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牢牢把握“红色引擎”驱动方向,聚焦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通过筑牢组织根基、创新治理机制、凝聚群众力量,成功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筑牢“主心骨”,建强党建引领组织体系。石垭镇将建强党组织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根本前提。一方面,系统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网格联动机制,将全镇科学划分为5个党建网格(工作组),选优配强12名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工作组正副组长),确保“大事全网联动、小事格内解决”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头雁培育”行动,选拔7名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同时,坚持和完善“红色议事厅”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书记讲党课”“坝坝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共商集体经济使用、道路硬化、水利修缮等民生实事,累计成功解决土地流转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15件,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强核心。

激活“动力源”,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机制。围绕提升治理效能,石垭镇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一是打造“智慧治理”平台,有效整合“雪亮工程”、城乡融合发展智慧平台、“安易办”等数据资源,建立覆盖全镇18个村(社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医保缴费、证明开具等便民服务“指尖办理”,办事效率显著提升。二是深化“法治乡村”建设,设立“法律明白人”工作站,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及法律明白人组建法律宣传服务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讲,成功化解宅基地纠纷、赡养矛盾等历史遗留问题20起。三是推广“三治融合”实践,以张口楼村创新的“333”工作法为代表,通过制定村训、族训、家训涵养文明乡风,利用天网、网格、户网“三网”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依托红、黄、黑“三榜”评树道德典范,有效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向善。

绘就“同心圆”,凝聚共建共享群众力量。石垭镇深知群众是治理的主体,着力激发多元参与活力。一是积极培育“乡村合伙人”队伍,广泛发动乡贤能人返乡创业,新引进广安松芸农业、盛世农业等优质业主8个,成功流转500余亩新调型土地,并正积极引进云南银河泰瑞、安凯电力、浙江广安商会等社会资本,盘活梨子园村柑橘低效基地、原红庙小学闲置校区、场镇闲置国有土地等资源。相关计划投资达1.2亿元,预计可解决就业300人,贡献税收2200万元。二是构建“五老调解”新模式,邀请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老干部组建义务调解队,通过“茶桌调解”“亲情调解”等柔性方式化解邻里矛盾,推动今年信访量同比下降15%。三是持续开展“家园共治”行动,深化乡风文明“一榜两评”与基层治理融合,评选卫生文明家庭960户,折合发放奖励物资86400元,成功创建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形成了“组织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良性发展循环。

(四川省岳池县石垭镇人民政府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福‍东社区为老人连续17年发放福利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