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山西大同平城区:从“试点探路”到“全域出彩”

2025-10-11 10:44:45   

大同市平城区聚焦基层治理“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群众参与度低”等痛点,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创新探索“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通过“前期调研摸实情、顶层设计定方向、治理大会聚合力、制度出台强保障、多域推进开花果”的五步路径,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机制与利益联结模式,构建起“党政引领、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破解本土治理难题,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幸福感。

精准洞察需求,明确破题方向

社会工作部牵头组织专项调研,精准锚定街道实践方向。平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统筹指导职能,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建专项调研小组,深入各街道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基层治理专题调研,为“社区合伙人”模式的科学设计与精准实施提供实证依据。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梳理和深度座谈等多种方式,结合平城区实际,围绕“街道治理资源禀赋”“社区服务短板弱项”及“多元主体参与潜力”等核心维度,系统梳理各街道差异化治理需求,据此为各街道明确“社区合伙人”模式的初步实践路径,切实避免“一刀切”,确保模式推进契合基层实际。

街道社区协同开展全域排摸,系统构建资源信息库。由街道统筹牵头、社区具体落实,全面摸排辖区内各类资源。通过入户走访精准掌握居民在“养老托育、公共空间使用、矛盾调解”等领域的实际诉求,系统梳理形成“居民需求清单”;同步走访驻社区单位,重点摸排企业、社会组织和能人达人等潜在“合伙人”资源,详细登记其资源类型、服务能力与参与意愿等信息;最终建立涵盖“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的三类动态管理台账,清晰呈现“居民所缺”与“社区所有”,并整合形成覆盖便民服务、文化活动、养老托育等多领域的“社区合伙人资源库”,明确“合伙做什么”的核心实施逻辑。

召开专题座谈凝聚共识,厘清政策需求与破题路径。平城区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3场,分层分类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街道负责人及社区工作者代表参会,重点围绕“政策支持需求”与“模式破题思路”两大议题征询意见。会议系统听取街道层面在“吸引合伙人参与”“保障合作可持续性”“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等方面的政策诉求,例如企业参与社区服务的激励措施、社会组织入驻的场地支持政策等;针对“如何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推动居民角色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实现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讨,最终凝聚共识,确立以“资源整合、利益联结、多元共治”为核心的“社区合伙人”模式推进思路,为后续政策制定与模式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系统搭建框架,明晰推进路径

明确“1+3+N”主体架构。“1”即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3”即三类核心合伙人(驻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居民能人),“N”即延伸合伙人(政府职能部门、公益团队、志愿者等),清晰界定各方角色定位——社区党组织负责“搭平台、牵红线”,合伙人负责“供资源、做服务”,居民负责“提需求、评效果”。

规划“五步推进”实施路径。确定“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制度固化—全域推广—长效运营”的推进节奏,首批选取开源街道、新华街道、水泊寺街道等6个基础较好的街道作为试点,明确试点期内重点打造“养老、托育、便民服务、空间运营”4类合伙人项目,为后续推广提供可复制模板。

建立“双向赋能”利益联结。针对不同合伙人制定差异化赋能策略,如,对驻区企业,提供“社区场景宣传、政策优先对接”等资源;对社会组织,提供“免费场地支持、项目孵化指导”;对居民能人,提供“技能展示平台、荣誉激励”,通过“资源互换、互利共赢”确保合伙人“愿参与、能持久”。 

全面凝聚合力,激活共建引擎

聚焦工作部署,明确模式推广要求。平城区召开全区社区治理大会,区委主要领导就“社区合伙人”模式从试点转向全域推广作出重点部署,标志着该模式进入全面深化推广的关键阶段。会议明确建立“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街道主体推进、社区具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强调各街道应立足资源禀赋与居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推广。例如,老旧街道可重点引入“养老服务、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等合伙人项目,新兴区域则聚焦“托育服务、智慧社区建设”等方向,确保模式推广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时要求民政、文旅、卫健等区直部门主动对接街道,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协助社区广泛链接优质社会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推广试点经验,树立可复制标杆。大会安排优秀试点街道分享“空间换服务”等典型运营经验,详细介绍了通过“社区提供闲置场地、企业负责装修改造与运营、以优惠服务反哺居民并承担部分公共服务支出”的创新模式,成功打造社区幸福餐厅、托育中心等惠民场景,有效破解“服务场地不足、运营成本过高”等难题。通过“案例+方法论”的生动呈现,帮助各街道和社区直观理解“社区合伙人”模式的实践路径与操作要点,为全区推广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典型范例。

划定任务节点,压实推进责任。各街道须根据大会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系统梳理“资源摸排、合伙人对接、项目落地、居民动员”等关键任务,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科室、责任人和完成目标;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定期跟踪检查推广进展,确保“社区合伙人”模式推广有计划、有节奏、有实效,实现从政策部署到基层实践的高效转化。

完善保障机制,实现长效运行

规范参与体系,明晰权责边界。大同市平城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平城区支持城乡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及《平城区社区社会企业培育发展管理扶持办法(试行)》,系统界定团体型与独立型合伙人等主体类型,并创新设计购买服务、空间共营、“时间银行”积分等五类合作机制,明确各类主体权责与协作路径,实现参与有章可循、合作规范清晰。

强化扶持保障,降低参与门槛。整合公共空间与闲置物业等资源,鼓励区属国企以合资、委托运营等方式参与盘活;优化登记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与示范文本;加大政策支持,明确财税支持方向与政府购买服务倾斜,优先开放养老、托育等民生类采购项目,切实为合伙人赋能减负。

健全监管容错,严守安全底线。构建监管、评价、退出与容错相结合的闭环管理体系。强化街道与行业部门分层监管,推行财务与重大事项公开;开展社会目标达成度与治理实效评价;明确违法违规及损害公益情形的退出机制;同时建立容错机制,对出于公心、程序合规且及时纠错的创新实践予以免责,保障规范运行与创新活力。

深度推进落地,覆盖多元场景

全域铺开,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截至目前,平城区“社区合伙人”模式在12个街道31个社区深度铺开,相关实践获《人民周刊》《精神文明报》《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平城样本”。各街道立足辖区实际,联动企业、社会组织、能人达人等多元力量,将“合伙人”机制融入民生服务各环节,从“一老一小”保障到便民服务供给,从环境安全维护到文化就业赋能,实现治理需求与资源精准对接,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治理创新带来的实惠。

民生为本,在关爱“一老一小”与便民服务上出实效。新华街道以“社区合伙人”模式推进多元共治,改造党群服务中心等空间6000平方米,设20余个特色场景覆盖全龄需求;联合“医疗合伙人”推出“银发健康守护计划”,为老人义诊体检,建设社区养老综合体、幸福餐厅;联合“阅读合伙人”打造青少年活动中心、AI自习室、青少年儿童托管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以“空间换资金”等模式,提供低价专业服务与公益项目,实现企业开源、社区节流、居民受益。水泊寺街道依托“智享平城”小程序,构建社区合伙人体系,线上,小程序覆盖4大板块、32个功能模块,吸引1.7万居民注册,39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606家商家入驻,提供647项积分服务,涵盖多业态,服务价值超700万元。居民提诉求100%办结,满意率95%,平均处置时间缩至6小时;线下,“幸福集市”让51家商家进7个小区服务10次,“群众夜校”开展24次活动惠及300余人;创新“积分停车”,607个车位可用积分兑换时长,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热情,形成“居民受益、商家盈利、社区增效”的良性循环。

多维发力,在就业扶持与优化营商环境上创佳绩。开源街道联合家政培训机构、电商企业等“就业合伙人”,开设育婴师、直播带货培训班18期,帮助120余名失业居民就近就业。迎宾街道启动“π聚邻”合伙人计划,招募多类型合伙人并提供场地使用等优先权益;与高校合作,开展健康检测等服务,推进“四个一”工程共建健康服务体系。马军营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社区与家政公司签约“社区合伙人”,推出“抵偿+公益”便民服务;平台派驻认证人员,解决居民找家政“盲盒式”困扰,陪护、保洁等需求可就近快速解决;街道依托党群服务站,按“五色图”对接特殊群体需求,节日为失能老人、残疾人等提供公益家政服务;社区将志愿服务积分与家政服务挂钩,激发参与热情,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武定街道以“社区合伙人”模式深化共建共治,在泰园社区举办座谈交流会,10家单位、商户等签约成为“合伙人”;街道还探索跨店经营多元共治模式,以“社区指导+商家共建共管共享”联盟机制,在民生服务与区域发展上双向发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

据介绍,大同市平城区“社区合伙人”模式通过“调研找痛点、设计定框架、大会聚合力、制度作保障、全域见实效”的闭环实践,打破了基层治理的“壁垒”,激活了多元主体的“动能”,实现了“政府减负、企业获利、居民受益”的三方共赢。未来,平城区将继续深化“社区合伙人”模式,进一步拓展合伙人范围、丰富服务场景、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中共大同市平城区委办公室 杨智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守护“烟火气” 冰城公安织就“九小场所”立体安全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