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口终于有了人行道,下雨天也不怕积水难走了!”近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第二人民医院(船塘镇中心卫生院)门口,前来就诊的群众看着崭新的人行道和通畅的排水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便民举措的落地,源于县政协委员陈志科的一份提案,让群众告别昔日人车混行、险象环生的“烦心路”。
东源县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康复、公共卫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属于广东省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服务半径辐射东源县上莞、漳溪、骆湖、曾田及和平县礼士、公白等10多个乡镇,服务人口近10万人,医院附近就是居民区,每年步行来院就诊群众约18000人次。
作为县第二人民医院一名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民生观察员”,陈志科每天接触大量患者,深知医院门口存在的两大“痛点”:医院门口就是车流密集的S229省道,没有专门的人行道,群众就医只能与车混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每到雨天,医院门口斜坡下便积水严重,极大影响车辆与行人通行效率,加剧风险因素,成为困扰群众就医的一大“堵点”。
今年3月,陈志科多次实地勘察,收集患者和家属意见,很快形成《关于改善县第二人民医院周边交通环境、增设人行通道的提案》,阐述了医院门口交通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风险及改善建议,提交至县政协。东源县政协高度重视,将其列为今年重点督办件,组织人员与船塘镇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政协委员一同深入现场,勘察路线,规划设计,再次核实问题细节,明确提案办理要求,强调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高效推进问题解决,切实将提案成果转化为民生实效。
主办单位船塘镇党委、政府收到提案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提案办理工作,明确设计施工、资金来源、责任分工、时间节点等,形成“党委统筹、政府落实、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后,船塘镇党委、政府会同镇卫生院、交通等部门,细化施工方案,严格把控工程进度与质量。施工过程中,县政协主席黄武两次现场督办指导,组织陈志科、政协联工委人员等前往施工现场视察,了解工程推进情况,倾听施工方与群众的意见建议。在获悉资金不足后,县政协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帮助解决,同时,针对施工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提供指导,确保改造项目既符合规范标准,又能真正满足群众需求。经过努力,医院门口人行道于7月25日建成使用,群众眼中的“烦心路”变成了“暖心路”。
如今,东源县第二人民医院门口的通行环境已焕然一新:崭新的人行道为群众就医筑牢了“安全屏障”,畅通的排水沟让雨天路面“畅行无阻”,彻底解决了群众就医“行路难”和雨天积水“受阻”的问题,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和点赞。此件提案的成功办理,是以今年东源县政协修订实施《东源县政协提案工作办法》为支撑,启动“精准提案+领衔督办+现场办公+闭环落实”机制的生动实践。据悉,启动该机制以来,县政协提案工作加力提速、提质增效,“答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为100%。
黄武表示,接下来,县政协将继续聚焦发展大计和民生实事,完善提案督办机制,推动更多委员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东源县加快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县建设的“金钥匙”。
(人民政协报记者 林仪 通讯员 彭贵州)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