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江西宁都:板上绿电赋能 板下产业富民

2025-10-17 15:38:22   

9月下旬,江西宁都县石上镇光伏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丰收季——1200亩光伏水稻连片铺展,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不远处的120亩水塘边,村民们正忙着打包最后一批新鲜莲子,网箱里晚茬小龙虾活蹦乱跳。这份丰收的喜悦,源于分宜电厂与专业农业团队在“发电又种地”事业中的深度协作。

生态筑基,绿电沃土两相宜

自2023年3月项目全容量并网以来,分宜电厂始终锚定“农光互补”核心目标,提前一年引入农业开发公司,围绕石上镇“平地+水塘+荒坡”的复合地形,量身定制建设方案:创新采用“2.5米高支架+宽间距光伏板”布局,既为作物生长留足空间,又方便农机作业;水塘区配套生态沟渠防涝,荒坡地优化排水系统适配耐旱作物。这套“不与农争地”的设计,在实现年发电1.6亿度、满足4.7万户家庭用电、减排二氧化碳12.1万吨的同时,也为后续种养殖扫清了障碍,真正做到“板上发电、板下丰收”。

因地制宜,一地多收迸发活力

2024年,项目“按地施策、因时制宜”全面铺开,让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出新的活力。1200亩平地上实施稻油轮作,四季有景亦有收。光伏板遮挡部分强光,形成温和小气候,使水稻生长期较普通稻田延长20天,淀粉积累更充分,米质油亮香甜。每年10月底稻田翻耕后播种油菜,次年3月,金色花海沿光伏板阵延展,成为赣州近郊“网红打卡点”,带动周边农特产品销量增长30%以上,实现“一季稻、一季油,一年两收稳增收”。

生态循环,莲虾共生一水双赢

120亩水塘区推行“莲虾共生”模式,实现一水两用、生态双赢。春季种下白莲并投放小龙虾苗,莲叶为虾遮荫,虾粪反哺莲田,形成天然有机循环,无需额外施药。2024年6月,小龙虾首批上市,因肉质紧实、生态健康,单日吸引赣州、吉安等地垂钓游客超200人次;莲子通过“基地+商超”模式,亩均增收4000元,真正实现“莲美虾肥”。荒坡地则种植耐阴西瓜、冬瓜,光伏板有效遮蔽正午强光,减少日灼,瓜果甜度提升2-3个单位,昔日的荒地变身“聚宝盆”。

家门口就业,顾家增收两不误

项目的蓬勃发展也让村民们实现了“顾家赚钱两不误”。合作农业公司常年聘用6-7名当地村民负责日常管护,农忙时节如3月油菜采收、5-9月小龙虾捕捞、9月水稻收割等,用工量增至40-50人,并优先吸纳脱贫户与留守妇女。“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两次家。现在在基地管水稻、采莲子,月入3000多,年增收2万余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村民老张的一番话,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宁都石上的实践,正以可复制、可推广的“农光互补”模式,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更多地区注入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分宜电厂辛四海 夏历)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老界岭景区:秋日景色宜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