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华电福建西门发电:聚焦“小微创新”激发青年创新大能量

2025-10-22 11:42:37   

“能获得这个奖项,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公司创新氛围的最好诠释。在这里,每一个创新想法都能得到支持和鼓励,也让我对未来的创新之路充满了信心。”10月21日,华电福建西门发电公司青年职工张星在公司2025年度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会上表示。

 

华电福建西门发电公司2025年度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会。

 

张星凭借《利用水电站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提升水情监测效率》创新成果,在公司举办的2025年青年创新成果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斩获了一等奖。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青年创新力量崛起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西门发电公司始终将青年创新创效作为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核心抓手,紧扣“筑根基+搭平台+塑文化”工作思路,持续厚植创新土壤,推动青年创新氛围愈发浓厚、实践平台日趋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西门发电公司通过开展“小改小革”青年小微创新活动,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专项管理创新项目,积极引导青年员工立足岗位职责,以小创造、小改革破解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鼓励青年员工在企业发展大战略、大目标中找准定位、贡献智慧。

为确保“小微创新”活动取得实效,公司创新建立了“小改小革”动态评审管理机制,实现创新项目随时申报、即时受理、定期评选。同时,配套建立“即时奖励”机制,对每期优秀创新成果给予及时表彰激励,有效点燃了青年员工的创新热情。

西门发电公司着力打造“聚合型”赋能体系,采用“因材施策”模式,积极构建阶梯式“育才”平台。通过常态化开设“青创课堂”,组建青年创新突击队,推动青年创新与职工创新一体谋划、协同实施,让青年员工在重点任务、具体实战中提升能力、锤炼本领。公司还结合现代技术培训,组建了由技术专家、劳模工匠及业务骨干组成的青年创新创效“导师团”,采取“师带徒”模式,精准为青年员工提供技术指导,加速推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与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为确保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公司创新构建了闭环式、全链条护航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青年创新工作机制,将创新成果的挖掘、培育、孵化等各个环节纳入全流程管理。修订出台了《管理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创新绩效与个人考核挂钩的激励机制,全力为青年员工的创新创效破除制度障碍。同时,定期开展青年创新成果评比活动,为青年员工搭建更高的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释放出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管理效能。近三年来,公司共有10余项创新成果落地转化,5项青年创新项目成功斩获国家新型专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能,助力青年员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个人价值。

“公司将持续深化青年创新创效工作,以更优的平台、更实的机制、更浓的氛围,激发青年员工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西门发电公司总经理沈见大表示,将倾力为青年员工提供创新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员工勇攀高峰,让青年创新成果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黄中泉 华电福建西门发电公司 林石龙 陈静)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5年福建省消防救援队伍岗位练兵“龙虎榜”比武竞赛鸣枪开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