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全国超深竖井建造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江苏徐州召开

2025-10-25 20:13:47    环球网

研讨会会场。

 

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主办,中煤建设集团、中煤建设集团三处承办的超深竖井建造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江苏徐州召开。包括中科院院士、行业协会专家、科研院校代表以及企业代表等在内的300余位嘉宾受邀参会,围绕国际国内深地空间开发利用、超深竖井建造技术进步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超深竖井建造技术是现代岩土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它不仅是工程能力的体现,更是人类向地球深部索取资源和空间的关键保障。

会议以“绿色智慧建造 专精深地空间”为主题,设置有专题报告、战略合作、学术报告、交流研讨等环节。会上着重介绍了由中煤建设集团三处承建的国内第一深竖井——2005米的三山岛金矿副井的建设过程,并以此为案例,总结我国在超深竖井建造领域的最新成果,探讨超深竖井建造过程中创新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推动实现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的全链条产业发展。

 

参会代表参观超深竖井建造设备展示。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陈湘生,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理工大学校长葛世荣等,围绕能源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超深井建设技术与展望、深地矿产开发提升运输关键技术等内容,依次作了主旨报告。在互动环节,围绕“深井冻结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深井建造风险及防控、深井岩爆监测及防控”等行业话题,现场参会代表与六位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推动深井施工领域新理念、新方法、新应用。

中国中煤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马世志表示,超深竖井技术的突破,不仅是单一施工技术的升级,更是带动整个行业从“浅层经验施工”向“深部智能建造”转型的“技术枢纽”。它能够牵引智能凿井装备、深部地质探测、复杂灾害防控、绿色施工工艺等上下游技术集群创新,推动行业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这不仅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实践,更是矿山行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联合体成立。

 

研讨会期间,中煤建设集团、山东黄金集团、中国宝武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共同发起并成立了创新联合体。该创新联合体将聚焦深部地下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分享经验、增进友谊、实现共赢。(朱虹宇)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11月1日起施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