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西藏农牧大学面向农牧民开展技术培训、联合企业研发新产品

这个科技小院成果多

本报记者 赵永新    2025-11-10 08:29:32    人民日报

深秋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天蓝水碧、层林尽染。乘车驶出市区,沿318国道西行50多公里,便来到位于百巴镇增巴村附近的西藏林芝巴宜藏猪科技小院。

这个科技小院2023年7月正式挂牌,由西藏农牧大学和林芝市农业农村局、林芝市科技局、巴宜区科技局、百巴镇人民政府、林芝萨亟布实业有限公司、西藏神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西藏农牧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老师、科技小院负责人张红亮告诉记者,科技小院占地70余亩,除了办公楼、宿舍,还有实验室、兽医室、圈舍、饲草料加工车间等,设施齐全、功能齐备。

“科技小院是我们践行‘博学为农、精业兴藏’校训的一种探索。”科技小院首席专家、西藏农牧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商鹏说,藏猪又称藏香猪,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西藏农牧民重要的食物、经济来源。多年来,西藏农牧大学原校长强巴央宗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开展了藏猪保种、选育、遗传改良、开发利用等系列研究,选育出快生长、高繁殖等藏猪新品系。

为尽快把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培养创新人才,科技小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统筹科技服务、科研规划、人才培养等。这里的师资团队以西藏农牧大学科研团队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服务“一肩挑”。同时,动物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轮流分批入驻科技小院,实地学习操作技能。

成立两年多来,科技小院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科技小院师资团队累计开展藏猪养殖技术培训13场次,向农牧民传授规模化饲料配方优化、半舍饲补饲、高原疫病综合防控等技术,使得养殖成本持续降低、收入逐年增加。他们还联合当地龙头企业,累计研发“藏香猪红烧肉罐头”等9款产品,依据藏猪8个生长阶段研发9款饲料配方并推广,年产量达2000吨以上;成功创建“西藏自治区藏猪种质资源库”,建立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和技术体系,为藏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科技小院采访时,记者见到了在此驻守的西藏农牧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向东、周有才。交谈中得知,两个小伙子经过实习,已能熟练掌握多项藏猪养殖技术,成为扎得下根的农业科技“多面手”。

依托这个科技小院平台,90余名本科生主持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4次、自治区级荣誉称号5次。多名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迅速成长为基层畜牧站技术骨干、合作社负责人。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0日 第 1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展脑机接口技术“体系化攻关”(迈向“十五五”的创新图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