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西部的坚实生态屏障,更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域。多年来,西藏大学布多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高原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高原极端环境的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

关注高原特殊生态
在西藏羊卓雍措高原圣湖中,布多教授团队发现一个具有特殊适应能力的微藻新种——高原链带藻。通过多种鉴定方法,团队确认了这是一种之前未曾被科学界记录的新物种。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这种微藻具有高度杂合性,使其在高原极端环境中展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高原微生物研究的空白,更为高原环境治理提供了本土化的生物资源支持。
实验结果表明,高原链带藻在处理市政污水时,能有效去除化学需氧量、总氮量和总磷量,去除率均高于95%,其污水处理能力显著优于太湖平原地区的链带藻。为深入揭示高原链带藻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应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微藻在不同类型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子响应机制。这项工作发现,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和丙酸代谢是市政污水处理中最显著的富集代谢通路,揭示了高原链带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复杂代谢网络。这不仅是对微藻功能的一次深刻剖析,更为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化和提升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研究还发现,高原链带藻在处理不同类型污水时,会启动不同的代谢通路。这些发现为高原微藻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更为设计复杂污水处理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高原链带藻的发现与应用,将为水处理污染控制事业带来希望。
除了水体环境治理,布多团队在高原大气环境研究领域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团队聚焦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气颗粒物,深入研究其中富铁型单颗粒物的超微结构、元素分布及特征元素构成。一系列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对高原城市大气环境中富铁型单颗粒物的理化特征、赋存状态与生物可利用度的认知,也为拉萨市大气环境监测及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科学研究与育人并重
在教学一线,布多带领学生踏遍高原沟壑,示范从野外采样到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骤。作为学科负责人,他负责建设的各种科学研究开放平台及科研支撑共享平台,培养了一批批扎根高原的专业人才,同时架起了通往全国乃至国际学术舞台的桥梁。此外,作为土生土长的高原科研工作者,他不仅致力于科学探索,更积极推动环保理念的传播。随着布多团队及众多科研力量对青藏高原的持续研究与技术应用的深入推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研报国的信念,让这片雪域高原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