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浙江新昌推出复合型文旅产品——

寒露桂香引客来

本报记者 刘军国    2025-10-09 09:12:48    人民日报

寒露至,秋意浓。浙江绍兴新昌县沃洲湖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真君殿景区外的数株桂花如期盛放,金粟般的花蕊缀满枝头。微风吹过,清幽的桂花香气在山谷间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一下车就是扑鼻的桂花香,感觉整个山谷都被甜香笼罩着。”来自浙江杭州的杨斌锋是第一次在寒露时节来新昌,他捧着刚买的桂花龙井茶,在树下不停地拍照,“茶里飘着新鲜桂花,喝一口,秋天的味道都在里面了。”

在沃洲镇,像杨斌锋这样专程前来“寻香”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该镇接待赏桂游客超2万人次。沃洲镇镇长柴昊钢介绍,“桂花热”不仅带动了景区人气,还催生了一条“闻香品游”的沉浸式体验链。

在沃洲镇黄坛村的“礼润新昌·节气有约”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一群来自沃洲小学的孩子利用假期,相约体验桂花糕的制作过程。

“桂花性温味辛,能暖胃散寒、化痰止咳,古时候,人们就有食用桂花的传统。”黄坛村党支部书记翁伟平以身边的桂花树为“活教材”,向大家讲解寒露节气与桂花的中医药价值。在翁伟平的指导下,大家系上围裙,筛粉、和面、撒上糖渍桂花,忙得不亦乐乎。当蒸笼揭开,热气携带着醉人的甜香扑面而来,孩子们争相品尝着自己制作的桂花糕。“我第一次知道桂花还能做药,自己做的桂花糕特别甜!”沃洲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志明说。

在沃洲镇的文创市集,桂花龙井茶、桂花蜜、桂花香囊等各类桂花产品琳琅满目,原本季节性极强的桂花产业实现增值延伸。市集现场,来自浙江宁波的退休教师吴女士一口气买了5只桂花香囊,“回去送给老姐妹,这香囊既应景又雅致。”

节气有约,产业有劲。沃洲镇党委书记王成介绍,该镇将单一的赏花活动,延展为集文化传承、生态教育、旅游体验等“节气+文化+产业”的复合型文旅产品。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沃洲镇桂花相关活动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消费80多万元。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9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椰子鸡:一锅清甜,品味海岛风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