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四川荣县:江南创客入川南 赵炎用陶茶笔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记者 丁文君 徐振宇 余欣    2025-10-25 08:19:27    荣县融媒

在四川荣县长山镇五通村的田野间,一座青瓦土墙的院落藏着不一般的惊喜——藤蔓攀缘的墙头上飘出咖啡与茶香,土陶转盘边传来轻哼的小调,游客们或捏泥制坯,或品茗看书——这便是“一尺丘山”农文旅教综合体的日常。这片充满“陶式慢生活”的乡村美学空间,曾是闲置的农房和老学校,这一切的蜕变,源于一位江南创客的到来。

 

 

2023年,深耕工艺美术二十余年的江苏省双创人才、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赵炎应邀入驻“中国西部陶都”——荣县。从江南到川南,他带着创意与经验,在荣州大地上挥毫泼墨,让传统陶文化与乡村肌理碰撞出奇妙火花。

 

 

在长山镇五通坝村,赵炎看中了村里闲置的“七间半”农房和老学校,经过他的巧思改造,农房变身为每扇窗都框着田园画卷的民宿,老学校成了孩子们用刻刀描绘“东篱”风光的版画基地,就连连绵的油茶林也成了游客体验采摘的“南山”。如今的“一尺丘山”,咖啡香与茶香缠绕,土陶与书籍相映,三两三文创酒配农家菜的畅快、枕着蛙鸣入眠的惬意,四大板块撑起“2.0版”农文旅教业态,让诗文中的“陶式慢生活”照进现实。

 

 

“我们正打造小兔子水上乐园、赵莒茶宴沉浸式唐式茶风体验等新IP。”赵炎介绍,要让“一尺丘山”从节日里的热闹变成日常的红火。

 

 

在荣县铁厂镇大丰村,他将目光投向了一座老厂房,打造出“1954紫陶园”。这里以“紫色山谷+陶茶融合”为核心,融入校地合作、研学教育与乡村振兴,建起现代化陶瓷生产线、柴窑创烧区、特色民宿,形成方圆一公里内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格局。老厂房的斑驳砖墙下,如今既能看到匠人烧制紫陶的专注,也能听见研学团队的欢笑声。

 

 

 

连日来,赵炎在荣县文化艺术中心内忙着完善他的“新工位”——这个1.7万平方米的四层空间,将成为他构建荣县特色众创生态的核心。“以‘异业联盟、乡贤赋能’为核心,整合资源、吸引人才回流、孵化青年创业,让这里成为荣县产业升级的‘心脏’。”赵炎介绍,他还以这里为枢纽,串联起“一尺丘山”农旅基地与石笋岩茶厂,荣县陶创客工场,打造“1中心+3基地”的陶茶体验线路,让游客从“看陶茶”到“做陶茶”,再到真正爱上荣县陶茶文化。

 

 

从闲置农房到网红地标,从老厂房到研学乐园,赵炎让荣县的陶与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当“陶式慢生活”融入乡村肌理,当产业链条串起城乡发展,一幅“以陶为笔、以茶为墨”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入境游渐入佳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