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中国—东盟共探矿山‍生态修复与碳中和协同发展新路径

庞革平    2025-05-28 15:52:13   

近日,2025中国(广西)—东盟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与会各方围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共享绿色技术成果——中国—东盟生态修复与碳中和协同发展”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副会长、研究员周远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高级工程师张进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周建伟,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高级工程师江凡,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波分别围绕矿山环境问题与绿色矿山建设、自然恢复为主的矿山修复技术、广西探索加快矿山生态修复自然恢复进程的技术创新与实践、类壤土(similoam)技术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研究及应用等主题发表演讲,从多维度、多层面分享了矿山修复经验与技术成果,为推进“双碳”目标下基于自然的矿山生态修复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与经验借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万里挑一”育新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