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辽宁铁岭市西丰县推进梅花鹿种源繁育——

养鹿摸出发展门道

本报记者 辛 阳    2025-09-09 18:37:16    人民日报

晨曦初露,在辽宁铁岭市西丰县郜家店镇安乐村的中国(西丰)梅花鹿种源文化园,伴随着呦呦鹿鸣声,种源文化园技术总监罗剑通脚步匆匆,直奔园区三单元的鹿舍——那里,一只只可爱的鹿崽正在晒太阳。“这是今年6月新产的鹿崽,它们的母亲都是园区里的优质种母鹿,3个月大的幼崽需要精心呵护,容不得一点马虎。”罗剑通说,今年,园区内已新产纯种西丰梅花鹿幼崽2000余只。

西丰县是国家级梅花鹿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截至目前,西丰县梅花鹿养殖总量突破6万只,梅花鹿养殖户近300户,从事鹿养殖、加工、销售的人员达3.6万人。

“西丰梅花鹿体形中等、体躯较短,具有高产优质和遗传性状稳定的特点。”罗剑通说。

“西丰梅花鹿”是我国优秀的梅花鹿品种之一,2010年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辽宁西丰梅花鹿养殖系统2023年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西丰县入选辽宁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名单。近年来,深耕“种源繁育”沃土,西丰县不断推动鹿群品质提升、规模扩大。

走进西丰县钓鱼镇永晟种鹿场,工人们正忙着运送草料。“9月份是梅花鹿最佳观赏期,灰黄色的毛已经褪掉,梅花斑点尤为明显,这也是我们挑选优质种公鹿的好时机。”永晟种鹿场场长张树辉介绍,西丰县强化梅花鹿种质资源保护,推进良种繁育场建设。在永晟种鹿场第三十区内,一只形美体壮的梅花鹿卧在场内。“这是鹿场重点选育的种公鹿,预计年产茸量可达10公斤。鹿场每年要选育这样的优质种公鹿100多只。”张树辉说。

站在鹿场里,看着周围膘肥体壮的梅花鹿,张树辉说:“种源是梅花鹿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这里将繁育出更多优质纯种西丰梅花鹿。”

近年来,西丰县聚焦梅花鹿纯种化发展,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深化合作,并以良种登记为契机,提纯复壮“西丰梅花鹿”品质。同时,西丰县加快建设国内保存数量最多、品种纯正的梅花鹿“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开发分子标记技术,并通过实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发掘一批优异基因。

西丰县凉泉镇把梅花鹿养殖确立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龙头产业。依托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等资金支持,7栋标准化鹿舍拔地而起,随后租给了凉泉镇凉泉村的养鹿大户宋玉甫,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并通过收购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融入梅花鹿养殖产业链,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过去镇里养鹿的人不少,但家家户户多是凭经验摸索、缺乏技术支撑。”宋玉甫说,他一直想通过规模化示范养殖,带动乡亲们走上发展新路子——选育优良品种、优化饲养模式、提升养殖技术,让梅花鹿养殖真正带动村民增收。

如今,凉泉镇的梅花鹿存栏量已突破2000只,产业规模得到扩大。凉泉镇泉北村村民蒋福录就是梅花鹿养殖产业的直接受益者。宋玉甫与他结对子、传帮带,手把手传授鹿舍建设、饲料配比、疾病防治等技术经验,同时分享可靠的销售渠道。靠着这份细致指导,蒋福录很快摸出养鹿的门道,共养殖梅花鹿80只,年收入达25万元。

(张瑜参与采写)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毛乌素沙地深处的绿色接力
下一篇:青山遇青年 发展谱新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