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正在为林场的树种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路径。”9月12日,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场长刘敬灶回忆道,“中国林科院青年职工恰好带来了黑木相思的相关资料,我们立马被它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所吸引。虽然黑木相思来自澳大利亚,但我们觉得它也许能在永安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黑木相思,原产于澳大利亚,其木材纹理美观、性能优良,耐旱耐瘠、固氮改土,是一种兼具速生与优质特性的珍贵用材树种,也是打造高档家具、乐器、装饰贴面和特色工艺品的上佳之选。
黑木相思试验林
在中国林科院青年职工和林场科研人员的合力推动下,14亩黑木相思试验林率先在永安国有林场安家落户。从精选良种,到精心栽植、科学抚育、精准施肥、合理修枝等每一个环节,均严格遵循该树种的技术标准进行科学栽培,全程跟踪,有力确保了试验林的优良品质。
“这批引种的黑木相思都是经过中国林科院热林所精心选育的良种,虽然它原产于澳大利亚,但只要我们精心栽培、科学管理,它一定能在这里茁壮成长。”刘敬灶满怀期待地说。
黑木相思的到来,同时也给国有林场的日常管护增添了许多新的挑战。林场科研人员丝毫不敢懈怠,坚持每日观测,详细记录每一株树苗的生长数据。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请教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教授,使管理方案得以不断优化。
“今年3月刚引种时,我们心里也没底。”刘敬灶说,“黑木相思毕竟是外来树种,我们担心它不适应这里的新环境。林科院教授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教授们除详细讲解黑木相思的生长习性外,还根据永安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实用性意见和建议。”截至9月,黑木相思试验林的苗木成活率高达99%,幼树平均树高达1.5米,最高树高可达2.1米,彰显出其显著的速生特性。
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如今,黑木相思不仅在永安国有林场扎下了根,还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据测算,以12年为轮伐期,黑木相思每亩出材量可达11立方米,相较传统树种杉木,每亩能新增木材2立方米、直接增加利润1.2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轮伐期较当地传统树种杉木的26年大幅缩短,每亩林地可额外增加净利润4.5万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
黑木相思的成功引种,是永安国有林场推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新移民”的到来,不仅丰富了林场的树种资源库,还为优化林分结构、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未来几年内,永安国有林场计划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打造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黑木相思种植示范基地,着力构建一套适用于本地的标准化、高产出的黑木相思栽培技术体系,努力书写好“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篇章。(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黄中泉 永安国有林场 郭建芳)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