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小清河的新故事(我家门前有条河)

讲述人: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树村居民 李慕岳    2025-10-23 09:12:03    人民日报

傍晚时分的清河之洲。
何 丽摄(人民视觉)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今年60多岁了,打小就住在北京海淀区树村。我家附近有一个很漂亮的地方,叫清河之洲,旁边一条小河,从我的少年时代起,大家都习惯称之为小清河。

小清河里满是故事。她坐落在三山五园中的圆明园以北,西起安河桥北的龙背村,东至二河开。河面原来最宽的地方有近百米,窄处有几十米,河道曲曲弯弯。河南岸有座土山,似一条土龙守在岸边,可以防止水患侵扰三山五园地区。小清河的水系灌溉着周边百十亩水田,水田里生长着非常有名的京西稻。稻花飘香的季节,那画面仿佛江南水乡。

后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小清河沿岸建了不少工厂,水质受到影响,小清河变成了“小浑河”,没人再愿意靠近这条脏水河。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两年前,海淀区政府重新铺设污水管道,岸边运来新土,播下花籽、栽下树苗,步道沿着河岸慢慢铺就,最终形成了“京西北的生态绿带”——清河之洲。

现在的小清河,河水清澈透亮,两岸绿树成荫。水中小鱼小虾成群,天鹅野鸭安家。那些悠然自得的水鸟早已成了摄影师镜头里的“常客”,“长枪短炮”一字排开,不用刻意布景,随手一拍便是大片。彩色步道上,老人们悠闲散步,放学的孩子追逐嬉笑,还有年轻人骑着山地车穿梭在河道两岸。站在汇芳桥上,远处的西山尽收眼底。每天天一擦黑,河边的灯带一下子亮起来,水面就像是撒上了碎金子。

河边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我最喜欢的是河畔影院,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说像回到了小时候。散场后,大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论剧情。孩子们更喜欢河边的稻田,今年举办的农耕体验活动,就吸引了好多大小朋友。大家学习插秧,一个个学得可认真了。有的孩子秧苗插不稳,急得满头是汗;有的孩子用力过猛,溅了一身泥。欢声笑语中,既学习了农业知识,也体会了劳动的快乐。

我经常在清河之洲的步道上散步,看着眼前如画的风景,心里感慨万千。有党和政府的真抓实干,有规划设计者的挑灯夜战,有工程建设者的汗水辛劳,才让这片河道脱胎换骨,变成了水清岸绿、鸟语花香、人人喜爱的滨水乐园。

从“避之不及”到“打卡胜地”,小清河的变化里,藏着城市生态复苏、生活向好的密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清河之洲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建设美丽家园最真切的写照。看着家门口的美好变化,我由衷感到高兴。

(本报记者王昊男采访整理)

 

【记者感言】

最美的城市风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好的民生工程,能让百姓笑逐颜开。从老李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河由浊变清,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以系统治理思维推进水岸共建,定期举办农耕体验、河畔影院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更激活了区域文化活力。小清河的变迁,是北京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缩影。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3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淮河流域河湖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