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生育友好,心理呵护不可缺

江润楠    2025-02-28 09:45:02    人民日报

【关键词】孕产期抑郁症筛查

【事件】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提出促进孕产期心理健康,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产后访视,早期识别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干预或转诊。

【点评】

推广分娩镇痛等舒适化产科项目,落实好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家门口的普惠托育场所、推动公共空间配备母婴室等基础设施……近年来,各地聚焦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出了不少可知可感的务实举措。也要看到,生育友好,既需推出“硬举措”,也要做好“软支撑”,尤其是心理呵护不可缺位。

相比生理健康问题,孕产期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较少为大众所关注,却困扰着相当数量的女性。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女性在围产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专业医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管理和干预。早孕期反应严重、担心胎停,中孕期担心胎儿是否健康,晚孕期对分娩的焦虑……怀孕引发的一系列情绪波动,对孕产期女性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

尽管当下健康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实中,人们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比如,一些人将其错误理解为“性格脆弱”“承受能力不强”等;一些新手妈妈遇到此类问题往往缺少准备,不知道该如何求助、怎样面对。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不同程度上存在筛查评估困难、干预治疗资源有限等情况,孕产期心理健康服务供给还有提升空间。

孕产期心理健康若得不到及时关注和呵护,有可能影响孕产妇生理健康和胎儿发育成长。在形成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提供普惠服务,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才更加全面,妇幼健康才有更坚实保障。

从各地实践来看,北京、湖南、江苏、浙江等多地医院已经先后开展了相关探索。例如,上海松江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鼓励孕产妇和家人正确认识围产期情绪变化;广东广州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开设围产期心理保健门诊,针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生育全程动态评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补短板举措,有助于切实提高育龄女性的健康福祉。

更好呵护孕产期心理健康,还需在配套建设上下更大功夫。一方面,相比于生理疾病,心理健康筛查主要依靠量表等主观性较强的方式,确保筛查精准、避免误诊,需要培养更多具备良好心理健康素养的医护人员。另一方面,孕产妇就诊常常面临行动不便、需要陪护等问题,应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用好医联体等组织形式,促进医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有机协同,孕产期心理健康服务才会更周到更贴心。

生育不只是个人之事,需要家庭、社会的全方位支持。精准把握孕产妇群体实际需求,积极营造更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8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个税改革更好惠及民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