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做健康科普也能治病救人

谭先杰    2025-04-21 08:34:32    人民日报

一粒药、一根针,可以治病;一本书、一堂课,亦可救人。很多医学常识,对医生而言是“老生常谈”,对患者来说却是“闻所未闻”

 

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来自三峡库区的土家族山寨。12岁时,母亲因妇科肿瘤去世。年少失去至亲,如同经历一场暴雨,给我留下伤痛。成为母亲口中“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大医生”,便成了我从医的初心。

当了医生,自然知道成为这样的“大医生”并不现实。但是,很多疾病越早诊治,越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母亲所患的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有出血预警信号、早期能治愈的肿瘤,由于当时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发展成了“不治之症”。不管对于医生还是家属来说,最遗憾的莫过于明明有机会,却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被许多医生同行挂在嘴边。医院是健康的一道坚实防线。倘若能为公众普及更多疾病防控知识,提醒他们早诊早治,把防线筑到人们心里,就可能把“有时是治愈”变成“常常是治愈”,并减少“总是去安慰”的情况。

一粒药、一根针,可以治病;一本书、一堂课,亦可救人。很多医学常识,对医生而言是“老生常谈”,对患者来说却是“闻所未闻”。架起这座知识桥梁,医生有能力更有责任。从2012年开始,在完成临床任务的同时,我用业余时间开展女性健康科普,写了200多篇科普文章,出版了10余本科普图书。这些年,我通过科普巡讲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中东部地区居多。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做好科普还要把更多目光、资源投向那些基础条件和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西藏拉萨、青海玉树、云南迪庆、贵州毕节……自去年开始,我开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民族地区女性教师及爱心妈妈健康关爱行动,得到了全国妇联及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的支持。

有朋友不解,何不抓住人生黄金期丰富执业经历?做手术是救人,做科普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一段实用的科普视频,可以让成千上万的人受益。医学史上,很多医界泰斗,同时也是科普大家。我喜欢传道授业解惑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人“防病于未然”。有一次,我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对方并不是我的患者,而是科普节目的观众,因为及时做了检查,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这不正是科普的价值所在吗?近两年,健康科普被多地纳入职称评价体系,发挥了正向作用,引导更多人投身其中。从更大视野来看,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就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健康科普资源下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我愿以满腔热忱、专业知识为群众健康多做点事,带动更多人助力科普,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1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遛狗非小事,千万莫任性
下一篇:文化“新三样”何以走俏海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