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自讨苦吃”尝到甜

崔 妍    2025-04-21 08:36:10    人民日报

青年赋予乡村改变的力量,乡村也铺平青年创业之路,包容的态度、主动的姿态成就了“双向奔赴”

多元的挑战,也是多样的可能。从中打磨出真本领、硬功夫,青年便收获成长

如何守护好青年人心中的这份“甜”?还需想方设法为行动赋能、为精神加持,用心用情提高乡土滋养的“糖分”,给予更有“营养”的帮扶

 

我一直对好友彬彬进行“暗中观察”。这个来自福建漳州乡村的姑娘,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回归乡村,几经辗转,如今在浙江湖州南浔区窑里村扎下根。看云、绘画、做手工,她分享的生活场景充满田园诗意。

“都说入乡干事创业是‘自讨苦吃’,你品出了什么滋味?”我问道。

“苦中也有甜。”她笑答。

像彬彬这般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如今全国有1200多万人。“新农人”“农创客”怀揣梦想和热爱,带着技术和创意,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为何“自讨苦吃”,因为“苦中有甜”——这是他们心照不宣的答案。

究竟“甜”在哪里?

“甜”在“乡村因我而兴”的成就感。

选择乡村,并非“不知苦”的莽撞。青年的智慧能为农业农村发展注活水、添活力,正是这份成就感,让他们“明知有苦、偏向苦行”。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返乡青年依托当地民俗传说、农耕技艺、山水风光等资源,开发打造研学课程,让曾经的产业空心村有了新支柱。

山东诸城市石桥子镇,几名退伍军人回村办起家庭农场,不服输的劲儿鼓舞起全村干劲,优质农产品不愁销,村民洋溢自信笑容……

不限于田畴,还体现在精气神,乡村之兴由表及里,青年人所拥有的开阔视野、前沿知识、敏捷思维、创新意识是“催化剂”。参与并见证这一过程,“正向反馈”不断累积、循环,青年人甘之如饴、乐此不疲。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引导更多有才干、有意愿的青年建功乡村,乡村发展的潜力将会得到更充分释放,乡村生活将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甜”在“乡村为我而变”的归属感。

广袤乡村有容纳创造的“大肚量”。湖南宁乡市煤炭坝镇,曾存在道路无名等状况,快递员找不到寄送地址。对于电商创业而言,这是必须弥补的短板。镇上积极推进道路命名,有了名字的街道能在导航软件上被标注,快递送上门、游客也找上门。青年赋予乡村改变的力量,乡村也铺平青年创业之路,包容的态度、主动的姿态成就了“双向奔赴”。

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不嫌我麻烦,为我解麻烦”是不少青年的共同感触。开会研究、重点推进,完善设施、优化环境,按时调研、解决问题……大事小情、桩桩件件,从静候到相迎,一个个乡村悉心构筑着包容创造、鼓励创造、呵护创造的“家”。宜居宜业、舞台宽广,凤凰胡不至、安不栖?

“甜”在“乡村为我赋能”的收获感。

青年返乡创业,是为乡村赋能的过程,也是练就过硬本领的过程。前不久,喜闻彬彬成为“浙江青年五四奖章”拟表彰人选。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标注着多维度的成长。广大返乡青年有的学做“CEO”,探索资产入股等运营模式;有的充当“引导员”,为了丰富村中业态,主动招揽志同道合的伙伴;有的成为“研究员”,在推介活动中分享乡村运营经验……练就“三头六臂”、人人独当一面,是他们在乡村干事创业中得到的共同磨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多元的挑战,也是多样的可能。从中打磨出真本领、硬功夫,青年便收获成长。

如何守护好青年人心中的这份“甜”?还需想方设法为行动赋能、为精神加持,用心用情提高乡土滋养的“糖分”,给予更有“营养”的帮扶。比如,安徽泗县通过返乡创业“总经理”特训营,链接特色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助力学本领、长能力。又如,陕西成立“乡创团团帮”,加强项目、政策、金融等多方联动,积极建机制、畅通道。用帮扶实招化解创业烦忧,以政策温暖守护干事热情,青年人才能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大展拳脚、有所作为。

最近,彬彬正忙着将村中旧厂房改造为能容纳更多人的创作空间。志同道合的青年们将聚在一起、共同奋斗。祝福“自讨苦吃”的他们,期待更多青春之花绽放田野。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1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化“新三样”何以走俏海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