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门楣之上家国情

程 龙    2025-04-27 08:38:25    人民日报

青砖黛瓦间,古朴的匾额在光影中苏醒:在湖南湘阴柳庄,一方“天地正气”匾讲述着左氏家族心怀家国、淡泊明志的家风;在江西吉安富田镇,文丞相祠中那方“仁至义尽”匾,映照着文氏后人的一片丹心;在山西晋城上庄村,悬挂的“正己率属”匾,时刻告诫后人要守着内心的那把尺……

历史上,人们常将个人或家庭的荣耀与整个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有“光耀门楣”之说。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这方横梁之上凝聚的远不止土木之重。先辈们把仁善之德、教化之意,凝练成隽永深刻的文字,高悬于门楣之上以作家风家训。门楣载家国,梁柱承文脉。古老的匾额以及与之相关的楹联、家谱等文化符号,烙印下代代相传的家风,成为子孙后代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镌刻于精神上的独特印记。

从“耕读传家”到“诗书继世”,从“正己修身”到“忧乐天下”……那些历经风霜的门楣牌匾或许已经斑驳,但镌刻其间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口耳相传、世代相承。“仁义礼智信,忠孝勤俭廉”,这些传统美德穿越时间的长河,逐渐沉淀为家族品格,并在与更广阔的家国互动中,在与更宏大的时代共振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整个民族的精神谱系,构成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认同。

门楣之上的故事,古而不老,常被一代代后人描上新彩、赋以新说,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诉说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广东揭阳新寮村“崇德堂”后巷两侧的门楣上的“潜光”和“隐德”字样,不仅是揭阳黄氏传承千年的家风,也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一生的写照,他为了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江苏泰兴黄桥古镇的何氏宗祠悬挂着一块“吏瘦民肥”匾,何家子孙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也都以“无私之心利益他人”为标准,受何氏家风影响,如今黄桥古镇还设立了民情小屋,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许多门楣之上的家风家训,化身为新时代的尚义之风、为人之道,助力社会风清气正。

门楣之上,笔笔皆是深情,句句都有家国,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家国同构的精神境界与追求。福建屏南陈氏家族自古就有“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的家规祖训,古老家风传承数百年。革命烽火中,屏南县有108人加入新四军六团,一次次把红旗插在阵地的最高处,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屏南“红旗不倒县”的美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烈士陈祥榕对家国的深情告白,更是屏南陈氏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尊崇英雄、争做英雄,如今屏南县每年都有近千人报名从军,立志保家卫国。

门内,是文章礼乐、家族绵延;门外,是山河壮丽、家国万里。门楣之上,那些千百年时光雕刻下的横竖撇捺,把仁善之德、家国大义高悬,让家风家训、民风正气传世,古韵悠长、历久弥新。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7日 第 0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和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