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为科技金融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郁 泱    2025-06-09 07:43:18    人民日报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加快产业整合,畅通资本循环……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接连出台、持续发力,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支持科技创新。

对金融行业来说,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既是大有可为的重要赛道,也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近年来,在政策引导支持下,金融机构拿出“十八般武艺”:银行既看“砖头”也看专利,不少企业拿到“科创贷”“积分贷”,解决资金难题;首台(套)、首批次保险,中试险等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增强企业走创新发展路子的底气。一家家科技型企业享受到金融服务支持的故事,成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生动注脚。

更好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既需要金融机构主动作为,还离不开相关政策举措破除“卡点”“堵点”。比方说,近年来,专利成为不少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敲门砖”。“十四五”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6500亿元。一些地方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持续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流转体系,着力破解质押登记、评估、处置等“老大难”问题,提升了银行开展专利质押融资服务的能力和意愿。相关部门可结合金融机构在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中的难题、顾虑,拿出更多破题实招、妙招。

促进金融机构持续稳健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完善风险分散机制也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引导低风险偏好资金投向创新领域,需要用好用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工具。支持股权投资机构等在“科技板”发行长期限债券融资,相关部门创设的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有的放矢,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对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保险业以共保体方式提供保险风险保障,取得积极成效,未来,要持续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并建立完善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风险分散机制。

金融既是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也是新技术的受益者。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高效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下一步,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应用力度,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并通过多方合作,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加强数据共享,更好服务“潜力股”“硬科技”。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09日 第 1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坚定稳就业的决心信心
下一篇:利用未成年人“擦边”?露头就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