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别让窨井再害人

商 旸    2025-07-08 08:09:57    人民日报

为避免窨井害人的事件再发生,每个城市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守护好群众“脚底下的安全”,让城市成为大家安心、放心的幸福家园

 

痛心!又有窨井害人。

几天前,重庆市綦江区一小区内,一名12岁的男孩掉进窨井中,因伤势严重不幸离世。据媒体报道,事发窨井有10多米深,无井盖防护。遇难的孩子晚间在附近玩耍,不慎掉入,发生悲剧。

本该盖严的窨井,竟然成了害人的“黑洞”。城市之中,窨井数量众多,有的年代久远、位置偏僻,缺少防护的井口还容易被野草或杂物遮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窨井害人事故时有发生,大多因为无井盖或者井盖破损没有被及时发现、处理。这折射出一些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究其原因,有权属责任不明晰、巡查维护不到位、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

小小井盖,直接关乎群众生命安全。为避免窨井害人的事件再发生,每个城市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提升治理水平,对症下药,医治顽疾。

要明确管理责任。窨井不但数量众多,种类也很繁杂,其权属、管理、监督往往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和管理主体中。因此,必须结合功能和地域清晰划分责任归属。只有责任明确,才能督促各单位建立和完善窨井盖处置机制。要强调的是,物业服务企业根据业主的委托,管理建筑区划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包括小区窨井。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负责小区窨井的日常维护、检查和维修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要加强巡查维护。管理主体要承担起管理责任。落实责任要靠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巡查、维护。要建立起统一的巡管机制,安排专人专岗,定期定点对窨井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井盖缺失、损坏、凸起、下陷等问题。一些废弃窨井应及时回填,避免对行人造成风险。

此外,还可以尝试利用新技术补齐管理的短板。过去,一些偏僻的窨井盖被盗或缺损,仅靠人力巡查很难及时发现。现在,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对井盖进行改造,如加装监控预警装置,结合智能终端平台实时关注井盖的状态和去向,一旦缺损马上预警,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处置。

安全无小事。期待更多地方重视窨井风险并行动起来,守护好群众“脚底下的安全”,让城市成为大家安心、放心的幸福家园。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8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环境(钟声)
下一篇:“智慧耕耘”改写“靠天吃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