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用奋斗和奉献镌刻人生

2025-07-08 08:23:16    人民日报

在西部这片热土耕耘、追梦,需要奋斗,也需要奉献。奋斗的人生更精彩,奉献的岁月有收获。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分享3名作者投身西部发展建设的所感所悟、所思所得。

——编  者

“授鱼”更“授渔”
何虎翼

作为一名乡村科技特派员,多年的下乡经历,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问“三问”。

一问农作物品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的品种往往意味着好的收成。有的老品种产量低、抗病性差、经济效益低,在走村串户中,我会详细介绍不同品种的品质差异。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能帮助种植户实现更高收益。

二问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既要天帮忙,也要人努力。精耕细作必不可少,用好新技术也十分重要。比如,与常规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显著减少肥料用量,也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把技术送到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手中,才能实现“授鱼”更“授渔”。

三问急难愁盼。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困难?对接市场哪里不通畅?对农业政策有什么不清楚?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梳理解决思路的过程。能现场解决的,尽量现场解决;一时没办法解决的,就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建言献策,推动问题解决。

倾己所学、尽己所能,既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也传授实用技术,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我将继续努力。

(作者为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干部)

 

 


 

守护即责任
田长栓

清晨,我站在阴山南麓的燃气调压站前,看朝阳将输气管道“镀”成金色。作为一名燃气安全管理人员,自1993年入行以来,这样的“日出观测”已持续30余年。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巡检中,我对燃气管道运行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加熟稔于心,也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难以忘记,去年除夕,我们在黄河岸边的应急值守点过年。屋里,同事们包着饺子,达斡尔族安全员阿古达木唱起歌曲;窗外,新铺设的燃气管道映着月光,像一条银色哈达,连接千家万户。当新年钟声响起,坚守的意义在这一刻具象化: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燃气安全,更是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数字技术为安全管理带来全新可能。我们设计的人工智能预警系统,能通过管道震动频率预判泄漏风险。去年8月,系统突然发出红色警报,我们立即行动,最终在暴雨来临前锁定了一处管道接口裂纹。时代在变,手段在变,责任不变。过去,我们发现问题更多靠经验,如今,我新带的徒弟已经能通过AR(增强现实)巡检眼镜找到问题。方式或许不同,守护万家灯火的职责却一以贯之。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这是做好安全管理的不二法门,也是我的坚定信念。

(作者为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西北区域经营管理中心员工)

 

 


 

把苦化作甜
汪太武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西部的讲台上,我已度过27个春秋。

基层苦吗?苦,但苦中更有甜。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安排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小工作。那时,村小只有我一名教师,我既是“校长”,也是全科教师,还是学生的炊事员,人少、事多、条件差,但看着一个个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辽阔的天地,工作生活里的那份苦也化作了甜。

苦中有收获。为了当好全科教师,我不停给自己“充电”,如饥似渴地从各类教育教学书籍中汲取营养。利用业余时间,我记了厚厚五大本读书笔记,也慢慢摸索出一些有用可行的教学方法。后来,村小陆续撤并到乡镇。到乡镇后,我运用那些自学的教育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水平持续精进,课堂效果越来越好。

扎根,并不等于固守过去,更不意味着自我封闭。2021年8月,我有幸作为四川南充市帮扶工作队的一员,参与了省里组织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综合帮扶工作。与来自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年轻教育团队一起支教,见识了他们多元、开放的教学方法,我更加懂得,提升教学水平永无止境,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提高育人能力。

根扎得深,人生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投身西部教育事业,用爱和责任浇灌祖国的花朵,人生的收获必定是丰厚的。

(作者为四川南充仪陇县复兴中学教师)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8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群众心里感到踏实
下一篇: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人民论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