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扬帆奋楫 破浪前行

韩春瑶    2025-07-11 08:41:51    人民日报

7月11日,是第二十一个中国航海日。620年前,郑和率领船队远航。岁月流转,如今我们正扬帆奋楫,迈向海洋强国。

航海离不开船。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我国船舶工业坚持走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创新发展之路,造船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业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居全球首位。

观光旅游方面,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百余次商业运营航次;工程生产方面,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打造现代海上渔场;远洋运输方面,超大型汽车滚装船“安吉宏盛”轮助力中国汽车加速出海;科学考察方面,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成果丰硕……如今,我国船舶工业已形成高效协同、开放包容的创新体系,全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提升,在大型邮轮、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高端海工装备、船舶核心配套装备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大船启东方,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国船舶工业正以自主创新为帆、以开放合作为桨,在百年变局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中国船舶正朝着更远更深的海洋进发,风劲帆满、驶向深蓝。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1日 第 08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泥浆中的“领奖台”
下一篇:这样的“轻骑兵”再多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