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艺术创作的静与动

吴 凯    2025-07-14 08:32:54    人民日报

漫步光影长廊,总有一些银幕形象让人心潮澎湃、难以忘怀:是演员田华在《白毛女》中塑造的农家女孩喜儿,也是演员陶玉玲在《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刻画的军嫂春妮,还是演员宋晓英在《刑场上的婚礼》中演绎的革命烈士陈铁军……一个个交织着个人命运与时代精神的动人角色,无不诠释着——真正的艺术经典,既要有扎根生活的“静”,又要有记录时代的“动”。

艺术创作的“静”,在于用心感受平凡而火热的生活。从为了最大程度还原海军生活、与鱼雷快艇艇长同吃同住的演员王心刚,到为了演好公交车售票员、跟着车队卖了三个星期票的演员潘虹……他们深入生活、扎根生活,从火热实践中汲取创作养分,用真诚浇灌出绚烂的艺术之花。

艺术创作的“动”,在于用情记录澎湃奔涌的时代。无论是将镜头聚焦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导演肖桂云,还是讲述改革开放浪潮中个体奋斗故事的导演张良,他们将个人创作融入时代洪流,用饱含深情的精品佳作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让电影艺术成为记录历史、观照现实的生动载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接力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作风和精神,在守正创新中推出更多叫好叫座的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4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作为情绪出口,这个按钮藏着城市温度
下一篇:一粒种子背后的价值追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