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莫让“无薪试岗”侵害劳动者权益

徐 阳    2025-09-10 08:38:17    人民日报

期待各方携手,让每一位劳动者的辛苦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求职者在求职时遭遇“无薪试岗”。他们在所谓“试岗期”内付出数日劳动后,被企业以“经验不足”“人岗不匹配”等模糊理由辞退,甚至拿不到一分钱报酬;试图维权时,又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陷入难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困境。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只有对试用期的详细规定,并没有“试岗期”。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只要存在用工行为,就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即使在试用期也要支付工资。因此,法律既不支持“试岗”,更不支持“无薪”。任何试图“白用”劳动者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对劳动者而言,付出了劳动却没有获得相应报酬,不仅直接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在反复试岗中挫伤就业信心,打乱职业规划。对整个就业市场而言,这种现象一旦泛滥,也会加剧劳资双方的不信任,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危害不小。

如何遏制这一现象?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

监管部门的介入必不可少。可以对企业发出合法用工提醒,明确告知“无薪试岗”的违法性质,压实用人单位法律责任。同时,多措并举畅通劳动者投诉渠道,加强招聘市场常态化巡查,对频繁采用“无薪试岗”的用人单位应加大惩处力度,把违法成本提上去。

企业应当认识到,追求人岗匹配度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合法合规的试用期已提供了考察员工的通道,如果采取“无薪试岗”,短期内看似降低了用工成本,长期来看却损害了自身声誉,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更难逃法律追责。

对劳动者而言,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勇气很重要。劳动者希望获得工作机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对侵权行为听之任之。当遇到企业提出“无薪试岗”的要求时,应当明确拒绝;如果已付出实际劳动,要注意收集和保存招聘简章、工作文件、考勤记录等证据,一旦被无理由辞退且拒付薪资,可凭这些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健康发展。期待各方携手,消除“无薪试岗”等侵权行为,让每一位劳动者的辛苦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0日 第 1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这届服贸会,有啥不一样
下一篇:硬实力、整“花活”,体育老师不简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