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乡村既能寄托乡愁,也能承载梦想

秦瑞杰    2025-09-11 09:03:25    人民日报

在云南沙溪的稻田边参加远程会议,在安徽碧山的幽静巷弄线上提交策划方案……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依托便捷网络,选择在乡村长期旅居办公。这些年轻人,也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一股力量。

从城市奔赴乡村的这些年轻人,多从事设计、编程、自媒体等行业,也大多有着对优美自然环境和慢节奏生活的追求。

近年来,去云南大理、江西婺源等地旅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浙江丽水还推出专项政策,吸引他们前来旅居。

他们的到来,正在丰富乡村业态与人文气质:消费需求催生共享办公空间、咖啡馆与文化市集;摄影展、读书会等活动,为现代乡村生活增添更多文化亮色,不仅带动当地就业,更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帮助这些年轻人更好融入乡村,真正参与当地共建,还需多方合力。相关部门可优先布局基础设施,探索适配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社区可通过共创项目、技能培训等,帮助这些年轻人更好融入当地;产业发展方面,可鼓励他们用专业能力赋能农村电商、旅游推广和非遗传播,实现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的共赢。

当乡村既能寄托乡愁,也能承载梦想;当奔赴乡村的年轻人不仅找到心仪的生活方式,更参与乡村全面振兴,这样的双向奔赴,成为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有益探索,也将为乡村全面振兴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1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这个夏天,国产空调走俏海外市场
下一篇:透过“村超”“苏超”感悟历史耐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