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在丰收中激荡向上的力量

吴 凯    2025-09-23 07:26:30    人民日报

在大凉山深处采访时,一位农民的话语简单纯粹,让我印象深刻——“土地懂人,你对她好,她就对你好”。

我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土地与人、滋养和哺育,无声而浪漫的“对话”延续几千年。从“十月获稻”的自然哲学,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牧歌,变换的是时间的经纬,不变的是农民对土地的真挚情感。

丰收,曾是温饱的生命线。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们深知“勤则不匮”的道理。他们将劳动的汗水洒在土地上,用沉甸甸的谷穗填满一年的生计,也将丰收的喜悦写进诗、写进歌、写进灿烂的中华文明。

丰收,洋溢着缤纷的色彩。从“追求温饱”到“追求幸福”,新时代的丰收里有增收,更有鼓起来的“钱袋子”,还有火起来的好日子。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出行更加方便;大力实施农村“四旁”绿化,村子变得更美;优质文化资源下乡,“村晚”点亮夜空……可喜的变化背后,映照着农民脸上更加灿烂的笑脸,也勾勒出更加广阔的发展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了,让我们在翻滚的稻浪、绽开的笑颜里,激荡向上生长的力量,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3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抗战烽火中的教育之问
下一篇:再生稻如何提升种粮质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