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职业“上新” 发展“上心”

苏 滨    2025-09-26 08:06:47    人民日报

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不少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备受鼓舞,直言“有了正式身份”,名正言顺。

责任大、舞台广、前景可期——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如何让这一新职业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完善配套政策、优化评价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方能把握崭新机遇。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渴求是共通的。浙江启动实施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广东发起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贵州摸排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等10类群体,形成选拔聘用的后备人才库……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人才挖掘与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加快出台职业标准与规范,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新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配套政策,有力支持干事创业。新职业,重在一个“新”字。“新”,意味着一些传统管理方式较难直接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劳动关系趋向灵活化,工作方式趋向弹性化,亟须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只有政策跟上步伐,才能缓解新职业“成长的烦恼”,助其走上正规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优化评价体系,更好激发人才潜力。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面对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推动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有的要完成“从有到优”,很难用单一指标衡量。正因如此,更需建立科学灵活、符合实际的价值评估和激励导向机制。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实践经验与规范总结并重,才能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让人才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动力。

新发展催生新职业,新职业蕴含新机遇,新机遇连通新需求。面对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唯有集思广益、完善机制、用心培育,方能使其持续迸发新活力,助力打开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6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烟火气中的城市治理智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