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山水搭台 创新赋能

王欣悦    2025-10-10 08:12:20    人民日报

美丽夜色,装点城市容颜,激发消费潜能。今年1至8月,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1万亿元,其中夜间消费占比过半。

重庆夜间经济的走红,源于不可复制的夜景资源。

以天为幕、以城为景,独特的山城地形塑造了不可多得的夜景美学:从两江游轮眺望渝中半岛万家灯火,在“云端之眼”俯瞰城市天际线,“8D魔幻景观”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绝佳背景。

重庆夜间经济的长红,得益于当地政府的规划设计。

系统构建“不夜重庆”城市品牌,发布网红市集打卡指引,“不夜重庆夜间消费地图”涵盖120余个特色场景,服务“食、游、购、娱、体、展、演”全链条。

城市竞争力,不只反映在楼宇高度或商业规模,文化认同感同样重要。外地游客来重庆,不仅为吃火锅、看洪崖洞,也为获得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记忆。夜间经济早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文化与情感共鸣的重要载体。注重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地方特色品牌建设,重庆让夜间经济的长尾效应持续延伸。

发展夜间经济,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当人流如潮而至,如何解决食品安全、噪声扰民等问题,如何兼顾游客满意度和市民生活品质,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重庆建立健全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为管理服务难题主动求解,让夜间消费展现出强劲势能、“快速打卡”转变为“深度体验”。

重庆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人启示,扮靓城市夜景,源自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式生长。未来的城市竞争,将是文化魅力、创新能力和运营水平的综合比拼。唯有以不断创新实现超越、以文化底蕴打动人心、以精细服务赢得认可,方能使游客心向往之、市民自在安居。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0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陪伴经济需监管相伴
下一篇:重视建设投资,也舍得生态投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