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安放好怀揣梦想的青春

王永战    2025-10-17 08:48:54    人民日报

一盏灯、一张床、一间房,“青年驿站”看似微不足道,却为异地求职青年提供了温暖的落脚点,吸引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从临时落脚到扎根定居。

一座城市的宜业指数,不仅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更在于能否安放好怀揣梦想的青春。试想,刚毕业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来到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彼时,一座敞开大门的“青年驿站”,不仅是临时宿舍,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今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建设一批青年就业驿站,为异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政策解读、职业指导、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务。

对不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而言,异地求职,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青年驿站”往往是第一站。如何把“青年驿站”这个第一站办好,多一份“好事办好”的周全考量,解决好异地求职青年的燃眉之急?

“好事办好”,需要相关部门统筹协作。怎么让更多青年知晓驿站,如何让青年便捷申请驿站,驿站怎样布局才能精准触达求职青年?这都有赖于相关部门调研筹划,搭建好宣传平台,安排好申请渠道,设置好驿站点位,把驿站办到青年心坎上。

“好事办好”,还要运营机构细致考量。求职青年奔赴他乡,怀揣的是梦想,需要的是关爱。无论公寓式还是酒店式驿站,服务是第一位的。从最基础的清洁、安保,到利用公共空间设置读书角、健身房,配备专业服务人员,再到帮助青年衔接长租、提供优惠,处处细节见真章。

“好事办好”,更要多一些问题意识。驿站旨在帮助异地求职青年解决住宿、就业等问题。各方只有不断深挖求职者关心的就业岗位信息不足、面试技巧缺乏、城市认知有限等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给青年以更优服务。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一座懂得温暖年轻人的城市,一座与青年“双向奔赴”的城市,才会充满活力、更有生机。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7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当“爱的教育”化作暖心流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