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算好“过紧日子”的两本账

何昭宇    2025-11-11 08:44:18    人民日报

“三公”经费要严控,“三保”底线得兜牢,基层干部有了更扎实的保障,干事创业才更有底气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但也有人担忧:“过紧日子”,与政府提质增效、干部担当作为是否矛盾?

“过紧日子”,既是一道作风考题,也是一道科学配置资源、提升运转效能的管理课题。

记者来到天津市西青区公物仓,来自各区级单位的座椅、书柜等300多件闲置资产,经过专业维修、除尘除胶等处理后,被有序摆上货架。每件物品都贴有专属编码,“线上虚拟仓”实时更新资产状态。

西青区委社会工作部组建时,公物仓发挥了作用。“筹建新部门,采购办公用品费时费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区委社会工作部干部孙秀颖说,“在公物仓,100多件办公用品不到一天就配齐了,省钱又省事!”

西青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办公用房管理科副科长李恒说:“通过公物仓,借用物资最快一天到位,资产划转也只要半个多月,压缩了采购时间,也减轻了干部办事负担。”效率提升之外,是实实在在的资金节约。区委社会工作部借用的这批办公用品,粗略算下来价值30多万元。

“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省的省、该花的花。公物仓省下的钱花在哪儿了?来看西青区大寺中心小学的变化。以前,由于教学楼设计和线路老化,空调安装成本高。如今,区里下拨52万元专项经费改造线路、安装空调。西青区财政局也记录着一笔笔台账:李七庄、大寺等4个镇街的13所小学安装空调,赤龙南街道安装35个汽车充电桩……

说到底,“过紧日子”是挤掉行政运转的“水分”,而非减少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经费和保障。“过紧日子”的要求非但不影响工作效能,反而有助于倒逼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促进政府运转提质增效。算好“过紧日子”的两本账,“三公”经费要严控,“三保”底线得兜牢,基层干部有了更扎实的保障,干事创业才更有底气。

(作者为本报记者)  

栏目投稿邮箱:rmrbzzb@peopledaily.cn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1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准确认识和深入理解“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
下一篇:善用系统观念这把“金钥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