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法治更好守护网络营商环境

刘 静    2025-11-12 09:13:07    人民日报

合规产品因被虚构“质量问题”而滞销,正常经营主体遭遇付费删帖勒索……一些涉企网络“黑嘴”扭曲真实信息,设下陷阱,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今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与算法典型问题,彰显守护良好网络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涉企网络“黑嘴”的本质,是披着舆论监督外衣的违法牟利行为,其运作甚至形成“产业闭环”。上游“内容工厂”专职造假,中游“传播矩阵”扩大声势,下游“变现环节”直接索财……这些行为突破了法律红线,必须坚决遏制。

“黑嘴”乱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获利高。一台电脑、几个账号就能造谣,复制粘贴即可传播;即便被查,往往只是账号封禁或小额罚款。其网络特性也增加了监管难度:一些“黑嘴”用境外服务器注册,监管锁定线索时,账号已注销、资金已转移,难以追踪。这类乱象不仅危害企业,也会损害社会信用环境,扰乱市场秩序,决不能姑息。

面对“黑嘴”,法治是最有力的武器。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较为成熟。民法典明确企业名誉权受保护,刑法划定“高压线”,行政法规进一步完善、细化了相关规定。

也要看到,一些新问题有待破解。比如,AI生成让“黑嘴”能伪造“企业负责人承认造假”之类的视频,现有法律对其认定标准、举证责任不明确,企业在证明视频是伪造时面临重重困难;一些平台以用户生成内容为由,对虚假信息只做形式审核,相关法规对审核义务程度缺乏清晰指引,责任追究容易陷入扯皮。化解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亟待在当前整治成果基础上形成依法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法治素养和防范意识,遇到“黑嘴”,应依照规范程序快速反应,避免相关证据灭失、损失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要推进全链条治理,形成网信部门监测移送线索、公安侦查追赃、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不正当竞争、司法机关依法审理裁定的治理合力。同时,还要升级技术监管,善用大数据分析“黑嘴”账号特征、IP轨迹,开发虚假信息识别系统,推动平台建立“企业白名单”,在核实后强化正面信息推荐,对冲“黑嘴”影响。

良好网络生态已经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法治手段、明确平台责任、加快完善机制,保障广大企业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心无旁骛投入生产经营,才能更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护航、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2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冰岛首现蚊子为何引关注
下一篇:数字文博何以向新而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